我读隋唐五代‖李世民的智囊团——房杜二相
2022-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心中的星月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武德九年(626年),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显贵至极,却不敢炫人傲物。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唐朝初年名相。
杜如晦自幼聪慧有悟性,喜欢与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末,为滏阳县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617年,李渊平定长安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曹参军,而后被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常随从秦王李世民出争讨伐叛军,为其出谋划策。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用杜如晦为从事中郎,为十八学士之首。武德九年(626年),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并为首功。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命杜如晦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杜如晦在任内非常称职。后与房玄龄一起辅佐朝政。建立台阁规模以及表彰人物的事情,都是由房玄龄与杜如晦所定。二人在当时获得的赞誉非常高,被称为良相。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不幸染病,同年病逝,终年四十六岁,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转封杜如晦为莱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二十四人的画像置于凌烟阁,杜如晦位列第三。
房谋杜断成语典故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因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年迈),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由唐太宗亲题赞词,褚遂良题额,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闻名于世,后毁于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