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一个人对抗着荒谬的世界,可曾反思强加在身的罪责是否过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之一。
加缪先生被誉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一直以深刻揭示人在已于自己内心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外在与自身灵魂的日益撕裂和拧巴,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而闻名遐迩。
不过,在无情披露世界荒诞的同时,并没有一味的消极处理,更没有绝望和颓废下去,而是积极面对加奋起,在绝望中仍旧坚持内心的本源,谨守人类根本的真理和正义。
这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一直以来,影响了一代代的去面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局外人》小说字数不多,篇幅不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暂且简单的标记为局外和局内,此处的局为监狱等正常社会中所认为的正义执行机关和执法机构。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位与世无争、无求的小职员,对于外在的所有变化和调整,都无所谓。
面对和处理的方式,均是一贯采用坦然面对的态度,从不抢先一步,也未退后一寸。平淡无奇的过着生活、面对人生。
局外时光:全书叙述的起点,是从其已经与其分开生活、被送到养老院的妈妈去世而展开的。
作者的描写,看似杂乱无章,颇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读者读起来,更是有点不明觉厉。这么多线索指明主人公对待外在事物的态度和方式,貌似感情冷漠一样。
在处理完母亲的事情之后,第二天,好似没心没肺的重新投入到了“活着”状态里面,麻木的与社会进行着接触。
在意念驱使下,本是一种假象的对抗,最终却演变成为真实的杀人。
好生刺眼的阳光呀。
局内生涯:因杀人被抓之后,一点没有挣扎,甚至可以说没有主动做一些努力,仍旧在凭借内心的想法而进行着。
对律师的建议,置若罔闻,对法官、神父等的劝诫也是直说心声。从这时候开始,惊奇的发现,前面的蛛丝马迹,一点关联没有的物品和事情,竟然能够在法律的运转体系下成为了定罪的依据。
结局可想而知。
默尔索看似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对待生活,处理事情的很多做法,从站在局外读者的角度分析,可笑之极,甚至可以说夸张无比。
细细想想,不管局外和局内,默尔索可有过自己的争辩?像不像一个木偶和道具?
不是吗?
作品之所以引起世界范围的热潮,不会毫无根据。认真的读一遍,总是感觉作品里面几乎有着所有人的影子,你我他原来都在局内。
有研究数据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说出去的大部分都是废话、毫无用处的话,可是为什么还要说?为什么喜欢听呢?
质朴的答案就是有需求,更直白的说法,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进行着。即便大部分人内心有过怀疑,都不认可,还是要随大流的说着、做着,不然,岂不是会被他人称呼为怪人,不合群的人。
写到这里,脑海里冒出来的是当年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小说的名字已记不得了,大致的内容是:一家里添丁之后,众人到场庆贺的场景和所说的话。说出去的话,是不是都是真心的想法呢?
可以说,假。
联想一下每天都进行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绝大部分都属于简单及机械的重复,有意义吗?
呵呵,像不像西西弗斯推的石头?
真心话,难。
此外,书中,还存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哲学思辨,理解起来,很苦恼。
这部分,翻来翻去的,实在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解读。(业务不行,还需加强)
只好将书中最后一句话,默尔索的内心旁白,粗暴的列在此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是对荒诞社会的妥协吗?
开心生活,认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