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求助?快用数学逻辑的最强大脑征服她
和茉莉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茶艺鉴赏会上,当时她睁着大眼睛看茶艺师煮茶的样子很陶醉,我忍不住拿出相机想要扑捉那个瞬间,紧急中不小心开了曝光,她回头带着小酒窝冲我笑,坚持要看一眼照片的效果。看到非常小仙女的自己后,就挽着我的手,邀请去她家拍照。看我一脸尴尬,她马上解释说自己在深圳湾租下了一套房子在做民宿,但是放在网站上的照片太烂啦,生意非常不好。还向我请教如何才能拍出高颜值的照片。
作为单反老司机,就在我准备开口炫技时,决定要克制,除了能拍出美美哒的照片,我还要向女神展示我性感的大脑。清了清嗓子,我问茉莉,拍出高颜值的照片就能保证生意好做吗?对方很快回答当然啦,并说现在都是网上找房源,大部分人都是看颜值就下单了呀,自己有一个朋友也开民宿,照片拍得特别高级,每次都是提前2个月房子就被租掉了。看到她不经思考而沉迷于好友的经验,渴望能够复制,又涉及到经营,我想到上个月看的一本书,并决定分享给她。这本书名为《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是后浪出版社出版,由日本作家柏木吉基所著,他是一位日本数据分析实战专家,为诸多日本顶级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数据分析培训。
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最大的风险是设定问题时,分析者将思考范围狭隘地限定在“自己设想的范围内”。尤其是当分析者拥有具体的直觉和经验,并对其深信不疑时,这种倾向就表现得更为显著。很多时候,分析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进行分析仅仅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要避免这种情况,在定义问题时,应该尽量具体地思考“怎样才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确认希望实现的理想状态,来扩展自己的视角,能避免思路立即集中到具体原因上。
不仅是茉莉,对于部分人来说,遇到问题时很容易陷入救火模式,无头苍蝇一般找水,看到水就开始舀,然后狂奔去救火。这个思维模式的底层,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假设水可以熄灭火,如何寻找水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才能快速熄灭火。如果,我们能停下来思考,火是什么性质?有多严重?或许有时救火并不需要水,而只需将火源移除即可,或不能用水,只能用灭火器。所以,当我们不假思索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先区分这是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还是在验证内心假设的原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考范围,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规避了由于思考范围狭隘而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背道而驰,而错过了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
经过和茉莉的短暂交流,问题从如何才能拍出高颜值的民宿照片,更新为本质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民宿的利润。显然,这个问题确定后茉莉反而感觉更晕了:问题太大,对于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并没有明显的方向感。接下来需要将问题聚焦,锁定核心的关键。
对较大范围(包括多个要素)的数据,此时需要运用“四则运算”来分解数据,将较大变量分解为具体指标。这就叫做“what型假设”。
复杂的问题往往是不理想的一个总结果,背后是由一系列子结果导致的。当总结果无法直接干预时,需要拆分为可掌控的子结果,从而影响总结果的达成。对于成熟领域来说,往往已经总结了成熟的思维模型,比如影响销售业绩的4P理论,但无法显性化看到各个子结果对总结果的影响程度。这时需要应用四则运算,将4P模型等框架内的子结果进行打散。说到加减乘除这样简单的数学,茉莉丝毫没有犹豫,快速地列出了一个运算公式:
民宿利润=每间房的入住天数*房价*房数-成本。
入住天数=新房客入住天数+老房客入住天数
新房客入住天数=平台下单天数+朋友介绍天数+朋友圈入住天数
老房客入住天数=老房客下单天数*老房客数量
列出公式后,茉莉马上恍然大悟,不断说自己的视野一下被拓展开,之前想要拍更多有品质的照片,其实仅仅是提升了新房客的入住几率,而并不一定能够促成对方下单,就算下单了,也只是其中一个措施,还有更多可以去做的事情。并且,之前很纠结价格定在多少比较合适,她看了周围的房价就定了一个差不多的,而现在入住率不足30%,其实方向是需要快速调整的。她兴奋地列出了2个计划:一是某套房的入住率很低,可以重点关注,尤其在入住天数不足的情况下,或许可以通过促销等方式降价提高入住天数,只要整体利润上去了就行。二是询问房客入住原因,识别周期性入住的房客,并提供更多贴心服务以便于再次下单。
看到茉莉找到了方向,我们开心地加了微信,并约定下次有机会再聊。直到2个月后,茉莉给我留言说民宿利润上涨了30%,已经可以盈亏平衡啦,并提出请我吃饭作为感谢。我在喜悦的同时,隐约感觉到有坑,该不会是又想要我提建议吧?为了避免被榨干而失去体面,我迅速翻开书,找到深入的技能以防万一。
WHY型假设是将问题放在最顶层,然后列出能够回答“为什么”的所有可能答案。接下来,再针对这些答案,同样重复“为什么”的提问,进一步深入挖掘。知道了这些因素中有哪些影响销售额、哪些并无影响,说不定就能够锁定原因。
像这样,关注2种以上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就可能获得仅从一种数据中绝对无法得到的信息。相关系数越接近1,正相关的程度越高。也就是说,一方数据增加,另一方数据也随之增加。相关系数为0,表示两个数据没有任何关联,相互独立。
通过茉莉的朋友圈,我知道她在网站上阅读过很多关于如何提高民宿业绩的文章,比如花钱打造主题,请保洁阿姨定期打扫卫生,对房客提供随叫随到的服务等等。为此,上月她买了很多网红软装,但是除了把自己折腾得很累,投入并没有看到明显的产出。我估计她开始思考到底背后影响民宿业绩的到底是什么?而书中指出,想要系统解决为难题,需要大胆假设背后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假设验证。
果然,见面后茉莉迫不及待问我投入了很多但是没有看到收益怎么办,我反问她为何得出这个结论?比如都做了哪些调整?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她睁大眼睛看着我说只是感觉感觉而已,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于是,我分享了假设验证的三部曲。
首先,需要依据入住数据大胆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新客户的入住率低?
其次,需要列出背后可能的原因并逐项采取措施验证,比如你投入网红软装就很好,可以快速检验是否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最后,将民宿利润和措施放在一起关联看,是否产生了影响,影响多大。保留显著有效影响的措施,淘汰不明显或负贡献的措施。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措施来源于可能的原因,原因必须细化到你可以控制的最小单位,越小越好。比如针对老客户的入住天数,忠诚度能否作为可能的原因?不能。因为它无法落地到具体措施,你不能主观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需要进一步分解到为什么客户的忠诚度会受到影响,可能得到接待服务质量、房价、地理位置等等。比如针对忠诚度,接待服务质量能否作为可能的原因?不能。因为它的颗粒度不是最小的,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回复及时率、用语亲和度等。就算是网红软装,也区分为品牌、物品类别等,总之可落地、越细越好。
就这样,措施就可以在可能的原因上进行调整,比如提高回复及时率,降低房价等。
另外,每项措施最好逐项变更,从而避免措施的贡献交叉,影响结果的观察。但是实际往往由于逐项推进的等待成本过高,或者措施本身的效果无法立刻显现,而会选择同时推进。反过来将观察的结果进一步拆解为过程指标,比如及时调查客户好评,记录客户评语等。
当然,数据需要及时收集并观察,可以制作一张散点图来观察数据的走势。及时淘汰无效措施,推广有效措施。
茉莉听完后频频点头,并马上打开订房平台和我一起分析了入住数据,发现网红软装后,房源的点击率和新用户的好评率都显著提升了,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并没有快速转换为回头客而没有明显收益。我建议她可以加一下房客的微信,鼓励房客分享照片,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并且便于快速转化为老客户激发下一次订房。
作为行动力超强的妹子,茉莉马上制定了一个计划,回去要搜罗一下网上的各种攻略,提炼为可能的措施,并逐项验证,找到对自己房源相关系数高的措施,规避不敢下手或无效投入。行动计划一出,顿时感觉她没有那么焦虑啦!
感谢这本书,让我和女神有共进晚餐的机会,看来还是要多读书,毕竟撩妹颜值不够,数学可以来凑。
经过这次的逆袭,茉莉又向我请教了一个工作中的课题,她所运行的社群会员粘性不高怎么破,你可以帮助她吗?欢迎在评论区回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