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我想不出词语来描述你的样子
大概是在四年前,刚刚步入高中的我喜欢上了看书,进而耳濡目染喜欢上了写作。然后进了大学一直保持这这样看书写作的习惯。
保持这样的习惯纯粹是为了抵抗孤独的侵蚀。
想来,现在的社会中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将沉默作为武器抵抗浮躁的生活。然后,沉默寡言变成一种社会的“通病”,由于沉默带来的副产品—“孤独”,也就在不知不觉蔓延人们的全身。自然,我也不能幸免。
或许有人会说,自己并不是寡言少语的人,并且在各种社交场合如鱼得水,灵活应对。可还是在夜深的时候,从空荡荡的房间里惊醒,在孤零零的床板上翻来覆去,继而被大片孤独的气息压的喘不过起来,甚至有种想要抱头痛哭的感觉。
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白的是,孤独不是一种凭借着对现实生活挣扎就能够消散的。孤独者总是希望被人理解,所以就必须假装应付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并试图从可能性里获得新的生机。
可能我晚上有个约会,嗯,我应该好好打扮一番。这样的话,一上午的时光就花在了费劲心思打扮自己上。或许自己就感觉不到孤独。
也可能我需要为下周末的考试努一把力,绩点或许能够在期末达到更好的提升,这样,下学期的奖学金就是囊中之物了。
再可能,我或许要听一下午的音乐或看一上午的电影来打发时间,顺带还能陶冶情操。
总之,明天永远不确定,我们总是在各种可能性间来回翻滚。
所以说。应对孤独的最好方式是与孤独和解,而不去做无谓的挣扎。
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点,并在兴趣里发现自己的潜力。
我多么希望看见自己在全身心投入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并且后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能花费半天看了一本书的几页,并且这几页在旁人看来是能够一眼略过的。但又有谁能体会到我因为看过这几页后内心的满足呢?只是凭借着这一丝的满足,便足以应付让我深陷泥潭的孤独。
总有人深爱着各种社交软件,自认为在里面找到了存在感,能够不被人忽视。但,社交软件能解决寂寞,但未必能解决孤独。
我但愿孤独能带给你自给自足的满足,能带给你不用去察言观色的小心翼翼,能把所有你想要得到的在静默的孤独里慢慢的,轻轻的,一点一点获取。
摊开手心,给你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