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人后,他们不一样。读《丘吉尔的黑狗》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乌桐小镇LY
▐那些名人们
这和我知道的丘吉尔、荣格、卡夫卡等人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他们成就伟大,却并不一定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才华和成就,更像是贝壳里经过磨砺而长成珍珠。
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这些伟人、牛人都是自带光环的,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读过他们的名字、事迹、作品,但那只不过是一个标签符号罢了。
实际上,丘吉尔一直在和抑郁症抗争,他不敢站在飞驰的火车站台旁,怕自己终身一跃跳下去。他从小不被父母重视,虽然父母都是上流社会的名人,只有奶妈带大他,所以即使成年后,成就非凡,但他还是无法获得幸福感。现代育儿观点认为:父母爱的眼神,就是婴儿获得安全感的滋养源泉。试想一个不被家长正眼打量的孩子,他一定想通过努力来得到关注,但哪怕他日后成就非凡,一切成功也都是隔靴挠痒,内心永远无法真正的平和喜乐。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作为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来学习的,但他又怎样能写出这一篇脑洞大开的文章来呢,真相是这样的,卡夫卡是个身体和意识分离的人,他内向懦弱,害怕自己绝对权威的父亲,矛盾纠结又痛苦,所以他通过艺术创作来给自己找一扇门。生活是场修行,那他就是苦行僧。
荣格和佛洛依德最初是一起研究心理学的,但最终另立门派,也和他遭遇的中年危机有关,没有深刻的经历,就没有深刻的体悟。
▐感悟
婚姻是伴侣彼此间的相互疗愈,亲子关系,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场旅程。通过这次读书,更深刻的明白:爱的缺失,就像没有阳光的温煦。或许,生命里最初的光,是妈妈给的凝视的目光。有的人,需要终其一生,苦苦追寻。有的人,哪怕平淡无奇,却已幸福至极。
而不管读书、写字,旅行、交友,工作、学习,所有的一切,都是受到潜意识的牵引,去完成我们的一世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