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忙,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1、
昨天有个事情要找朋友确认一下,电话打过去,他好久才接起来,压低了声音说:上课呢,下课再说。
我悻悻地撂下电话,心想,这不知道又在上什么鬼课?
他是我同龄人,单身很久了,孩子已经出国读书。
一个大男人,一个人生活太久总不是回事。朋友们都热心地给他介绍。可一个都没成。
他人真的很好,心地好,讲义气,做事靠谱。长相上虽不是小鲜肉,但绝对是个帅大叔。部队团职干部转业,自谋职业。给了一笔费用外,每个月还有小一万的工资,条件好得找个小姑娘都绰绰有余。
可是,他忙!
转了业后,一直在找自己合适的职业。先期没找到,就去上了教练技术。
在课程里学到了甚多,逐渐想把这个事当成事业干,花重金又上了升级课程,一阶段、二阶段,又跟老师学习教练之道。一晃儿,一年半时间过去了,除了给朋友的企业作了几次员工培训外,没了下文。他自己也说,就是作为票友玩玩。
期间他又接触了几个想做生意的伙伴,投入了一些资金参与了项目,后来因为经营和管理理念问题又撤了资。
上周,他告诉我他想扶贫,不是资助学生上学那种,是要跟当地政府对接,研究合适项目为贫困地区经济“输血”。
这不,我想跟他确认去扶贫村的时间,可他在上课。
2、
这样的人,他总是很忙,谁都认识,啥都知道。聊起天来,你只有听的份儿,完全插不上嘴。
当然,聊会儿天,吃会儿饭,他就要着急走的,因为,还有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他无比忙。
他啥都想做,啥都不成。
他在意的是与别人交往的过程,这忙碌的过程让他感受到价值和充实,至于这忙碌是否会带来现实结果,他并不在意。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具备的。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有12个,其中第五个就是“有独立和独处的需要”,独处能让我们更好的思考自身问题。
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群体活动中,会更容易被引导,判断力会降低。
那些不会独处的人,其实是没有能力处理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他们不能准确界定自己和环境的边界,不能跳脱出环境和别人的影响判断自己的定位和思想,没有能力思考自身问题。
一句话,他们做不到清醒冷静地认清自我,自我真实的需求,自我真实的价值。
他们对自所有的界定都源于他们在与人交往时获得的信息和感受,可是这种信息和感受无论有多少,都要经过自我内心的深刻领悟,才能最终内化为自身对世界的深刻认知,一点点厚重自我生命的质感。
3、
现在太多的人强调人脉的重要性,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建立人脉上,以为人脉在自我价值实现上至关重要。
其实,只有你真正有能力调动的资源,才叫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就叫人脉。
人脉是个等式,你能为别做什么,直接等于别人能为你付出的价值。所以,人脉的质量直接与你的价值挂钩。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被囚禁27年,但丝毫不影响他成就个人价值。
我们之所以喜欢身处在人群的喧嚣中,沉迷于大量信息带来的短暂快感。所以会以忙为理由拒绝独处。
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没有给自己树立一个前景。
很多有很好想法的人,不是太懒而是瞎忙活。
所以,我们情愿用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充斥自己头脑,避免自我深入思考冷静和痛苦,自欺也欺人。担心一旦停下来,就会面对自我的思想空白和思维懒惰。
其实,独处是最好的提升自己的时间,是最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时刻。
很多有很好想法的人,不是太懒而是瞎忙活。他们没有独立思考自我,形成体系性的人生规划,并付诸行动加以实现。
其实,独处是最好的提升自己的时间,是最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时刻。
读书也好,见人也罢,都是要在其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这一切都需要在独处中自我思考、自我领悟来完成。
这一独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过程,只有自我认知明确,才能建立自我方向,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自我期待。
相信我,只有学会有意义的独处,明确认知自己,才更容易建立其帮助到我们的志同道合、互相扶持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