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本身出发写作

2018-09-30  本文已影响11人  雨精灵喜欢双休日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二封信 卡托布勒帕斯

略萨同样用了一个意象「卡托布勒帕斯」命名第二封信。

卡托布勒帕斯是什么?

它是一个传说中的长颈垂地的怪物,一个「从足部开始吞食自己的可怜怪物」。略萨用它来比喻小说家,因为小说家「也是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经验,为编造故事而寻找机会」。

为什么谈到这个问题?源于这封信为了探讨两个问题:

  1. 小说讲述的故事从何而来?
  2. 主题是如何在小说家心中产生的?

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不困难,略萨说:

任何故事的根源都是编造这些故事者的经验,生活的内容是灌溉虚构之花的源泉。

是的, 老生常谈的出处:经验与生活。

如果你不满足答案那么简单,可以继续听听略萨这番让人眼花缭乱的言辞:

在任何虚构的小说中,哪怕是想象最自由的作品里,都有可能钩出一个出发点,一个核心的种子,它们与虚构者的大量生活经验根深蒂固地联系在一起。

还没完,继续听下去:

我还坚持认为:任何虚构小说都是由想象力和手工艺术在某些事实、人物和环境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建筑物;这些事实、人物和环境早已在作家记忆中留下烙印,启发了作家创造性的想象力;自从下种以后,这个创造性的想象力就逐渐树立起一个世界,它是那样丰富多彩,以至于有时几乎不能(或者完全不能)辨认出这个世界里还有曾经构成它胚胎的那些自传性材料,而这些材料会以某种形式成为整个虚构小说与真实现实的正反两面的秘密纽带。

这个过程有些像跳一出脱衣舞,只不过作家把过程反了过来,「用自己的想象力编造的五颜六色和厚重的服饰逐渐遮蔽裸露的身体。」

总之,小说的种子是早早就在作家经历中埋下的,至于这颗种子能否发芽,能否长成大树,为什么是这一颗而非另一颗种子破芽而出,略萨(或者大部分作家)也无法说出。

小说家不选择主题,是他被主题选择。他之所以写某些事情,是因为某些事情出现在他脑海。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作家的自由是相对的,可能是不存在的。

正如第一封信提到的托马斯·沃尔夫感受到的蠕虫痛苦那样,「经验总是在逼着作家把它们转为故事,否则作家就不能摆脱这些经验的骚扰」。

所以略萨说:

真正的小说家是那种十分温顺地服从生活下达命令的人,他根据主题的选择而写作,回避那些不是从内心源于自己的体验而是带有必要性来到意识中的主题。

这就是小说的真实,就是小说家的真实。

写你情感所知道的东西,「接纳来自内心的魔鬼,按照自己的实力为魔鬼服务」,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2018093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