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每年过年准备回老家时,都兴趣盎然,带着那些儿时美好记忆,想再次感受那些往日时光。可回家后却发现,现实的故乡总是与记忆中的故乡有着太多的差距,尽管那些村庄、田野如旧,可我们知道总有很多地方不再一样了,我们怎么也回不去。
开始有着些许的失落与伤感,有一种说不明道不尽的哀愁,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乡愁。
1.
此刻还能依稀记得我们开着车驶入那狭窄的街道,路两边到处都停着各种牌照的车。在胡乱穿行的人群里,还有各种车子在艰难的前行着。两边的商铺也分外的繁华,门上悬挂着灯笼,贴着春联。整条街繁华而喧嚣,到处都是音乐声、汽笛声、人声。这其实只是这个小镇上的一条小街而已。
我妈在车里时不时的指着路边经过的人,说这是谁那又是谁,管几个弯之后,不是亲戚就是熟人,而我们大都是不认识的。
我们从县城回到这个记忆里很繁华,但现在才是真的繁华的镇上,只为表弟给儿子办满月酒。
酒楼九点多就开席,因为这几天酒楼的生意特别的好,从上午排到了下午。结婚、满月酒其实也大都这两类。那些外出打工回来的人,都乘着过年之前的前两天把事情办了,好等年一过,再继续出去打工。
去年差不多这时候,表弟也在这个酒店结婚。他们从相亲到结婚,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他们都是双方在外面打工的时候,父母经人介绍,拿着彼此儿女的照片相的亲。过年前儿女回来,双方再确认下,没问题的话就确定了关系。看似很快,很简单,可前期表弟却相了很多次亲,只是这一次大家恰好都满意。
也不知道是否有爱情,也不知道他们彼此满意的标准,是父母满意还是他满意,就这样他们就走进了婚姻殿堂。
他们在人群的簇拥下,在喧闹的餐厅里,举行着简单的仪式,但整个婚姻的过程却隆重而繁琐。那些旧的传统,有的还存留着,嫁接在新的仪式上面,热闹,喧嚣。
表弟比我小一岁,因为进社会的早,所以在我还在读书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之路。他也迅速的成长,不再是那个小时候和我一起打闹的小胖子,而是逐渐长成成人的模样。当大家在讨论他婚事的时候,他常吐着烟圈,小眼睛迷离的看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的猜不明白对方的所想,就这样渐行渐远。
还记得我刚上大学,而他刚去打工时给我打电话,我们聊着很多,最后他突然来了一句:早知道,那时候好好读书了。我笑他突然明白了,他笑着说也没办法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带着少有的伤感。
他就这样结婚,夫妻二人一起打工,来年再带着孩子回来一起办满月酒。在嘈杂的酒店里,在拥挤的人群中,我看见他和人寒暄着,大笑,却不知道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回我们老家的时候,会经过我读小学的学校。小时候在那个学校里读了6年,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有时候我还会不经意的想起那时候的某一个瞬间,在上课或者在操场上嬉闹。
路过时,发现还是那个学校,可突然发现它变小了很多。小时候奔跑、嬉闹的操场现在看起来那么小,也许奔跑的姿势刚做好就到头了。
而如今,因为学生越来越少,已经关门了。从门缝中望去,还能看见小时候上课的教室,可我们不经意间都长大了。
老家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农村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大家刚开始还在村上修房子,而现在大都去镇上或者县里买房子。当时那些很早修楼房的人家,刚修好就过时了,看大家都去镇上买,又只好再在镇上去买。有的房子只修了一层就匆忙的结束了,时代总是变得太快,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因为过年,许多人都回到了老家,和老人小孩聚在一起,之前萧瑟的村庄开始恢复了生气。
慢慢的这些村庄、小孩和老人都要离去。为了小孩读书,老人们都开始去镇上住,在镇上延续着往日的状态,有的只在一些必要的农忙时候才回去。有2个老人的家庭,常常是一个老人去镇上照顾孩子,一个老人在家里照顾农村的家庭和田地,一周大家才聚一次。
大家都在努力的谋求着更好的生活,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好,当然生活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带来的那些问题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是又那么现实的存在着。
大家都为了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去外面奔波,常常把下一代留在家里和老人一起,却最终忽略了老人,远离了孩子。老人们在生活的泥沼里挣扎,为孩子们能做到的也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为了小孩能够受更好的教育,改变命运,可现实是留在家里的小孩,却常常忽视了教育,留下了很多问题。
学校教学质量也严重下滑,很多好老师不断的离开,从村里到镇上,再到县城,留在村里的老师也在谋划着离开。孩子们很多常年和父母分离,老人也只能顾忌到生活,疏于照顾学习。很多孩子成绩不好,厌学情绪严重,想着以后可以出去打工。农村的孩子生活条件并不差,零花钱会有很多,很小的小孩都有了手机,甚至电脑,玩手机上网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唯一爱好。
在我们县城,有的高中为了升学率,老师们一味地鼓励那些孩子去学艺体,希望通过降低文化课的分数,上个本科。特别是一些镇上的高中,学艺体的学生几乎占了全班的90%,学音乐、美术、体育。很多学生在之前根本没接触过这些东西,只是在高二分科后开始接触,突击。反正文化课完全没机会,那么艺体总还有这一点点机会。
而艺体高昂的学费,让这些家庭更是举步艰难,可孩子们毕业后的前景依旧不乐观,能考上的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考不上,即是考上了与那些专门学艺体的差距还是很大。
他们即使进了大学,也会发现差距还是在哪里明显的存在着,也许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只是有时候生活的表象掩盖了这些,被城市的风一吹,全都露出来了。
回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故乡总是变得太快,与记忆中吻合的都在慢慢消散,最终化在记忆的边缘。每一次回去都知道回不去了,可多年后依旧常常梦到当年懵懂的自己,在晨雾中走过大片的竹林、油菜花田,走在狭窄的小路上,哼着歌谣,朝着远处有着朗朗读书声的学校走去,雾打湿了头发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