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公安部心理专家给出建议 呼市好的学习力
作为父母,或许你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做?是让孩子避免进一步伤害而忍耐,还是奋力反抗甚至打回去?
而以上也是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1
最近,一则“3岁儿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负’,妈妈抓着儿子的手打回去”的新闻,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后被打的孩子家长姚先生称:
自己的儿子小姚好动,在英语培训班上用踢头的方式欺负另一个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看到后,当众抓着儿子的手击打小姚,并教育儿子说“要打回去”。
姚先生很不满,对方妈妈此举导致小姚受惊后失眠失禁,称有事为何不能先找他沟通。
参与讨论这件事的网友们,有人谴责打人的孩子,有人声援被打孩子的妈妈,有人认为孩子之间的打闹,大人不应该插手。
2
人民网近日披露一起校园霸凌事件,湖北云梦县某小学六年级女生掌掴她人。
所发视频中,黑衣女生一边掌掴另一女生一边计数,同时自称受社会青年威胁指使才打人,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3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因为流言,还是高中生的易瑶处处被人刁难,生活一度陷入黑暗,遭受着各类残酷欺凌。虽然在好友的帮助下,勇于对校园暴力进行了反击,然而因为阴差阳错的事情,一度又再次被推入黑暗。
本应该是青春洋溢,芳华正盛的年纪,却被欺负、霸凌所沦陷,受害者变成施暴者,看客变成助推,“玩笑”的闹剧,也会演变成不可挽回的结局。
近几年,网络传播发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也因此让“校园欺凌成为了一个社会焦点话题。 ”
4
来自央视新闻的一份报告显示,校园暴力案件中,55.12%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引发;因满足个人私欲进行抢劫、敲诈勒索、强迫卖淫、侮辱、强奸等犯罪行为的案件占18.08%。
涉及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中,近七成因琐事而起,此外,21.74%是因感情问题引起,4.65%是为发泄个人情绪。
而另一份统计中,我们可见,近九成校园暴力案件存在伤亡情况。
2015年至2017年,88.74%的校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伤亡情况。
在校园暴力案件中:
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
31.87%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重伤;
38.54%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轻伤;
27.94%的案件中受害人涉及轻微伤。
此外,在校园暴力案件中,81.02%抢劫罪的被告人为未成年人,其中以16至18周岁为主。非法拘禁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占比最少。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其实引申出来是:孩子被伤害后要不要反抗。
5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就分享了自己孙女去幼儿园时被伤害的事例。
李玫瑾教授的孙女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月就被一个同班的小男孩抱起后扔下,头部磕在了坚硬物上,导致肿胀。
不同的是,她教孙女如何用专业的知识保护好自己。因为男女孩儿体力悬殊导致孙女挣脱不掉,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为什么被欺负了要“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说到: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地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不仅是大人,小孩更是如此: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是丧失了底线。
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中也给家长们支了招:
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绝不能以大欺小。
二、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如果孩子从来不锻炼,没有强壮的体格,轻易能被推倒,下次别人还会推他,好玩呀。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你不告诉他要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遇到别人恶意的霸凌,除了要告诉父母和老师外,父母一定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反抗,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在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意味着自己的一个底线,将别人对你的欺负在试探中就扼杀掉。
合法正义不能够向不法、非正义退让,对这样的不法侵害要给予迎头痛击。
被伤害后不反抗,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
所以,该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不害怕地反抗,你一定要学会立即保护自己,在不得不还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