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班·一年陪伴营

一年陪伴营~太康失国和五子之歌10/09

2022-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淘淘不珏

在位四十年之久的启在去世前,尊从自己一直维护和巩固的传子制,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

但无数的史实证明,王朝往往会有“第三代腐败”现象。很不幸,从大禹算起,经夏启,到太康,正好第三代。

大禹打下了江山,坐江山的太康认为天下太平,可以坐享其成了,便失了斗志,耽于游玩了。

古人对太康失国主要例举了两大罪状: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返国。

第一大罪状:盘于游田。

夏初,游牧经济处于重要地位,太康无心政事终日流连于田猎,和美色酒肉之中,荒废了国事。

第二大罪状:不恤民事。

不关心民生,不体恤民众倒悬之苦。那个时期,农事为立国之本,不关心农业生产,国家就不会牢靠。

夏启除太康外,还有另外五子。

五子见太康在位不理朝政,️又喜好游乐,便以规劝说理的形势来劝诫太康改邪归正。

首先,他们拥着母亲来到洛水边,他们要以母爱的力量感动太康。

其次,五子以他们神一般存在的祖父大禹的功绩来劝导太康,要守住江山社稷。

最后,五子每人唱了一首歌,劝谏太康,目的是使国家复兴。(哈哈,古人真是太煽情了。)

五子之歌,原文如下: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大意如下:

一是大禹说过,老百姓可以亲近,而不可轻视。民众为国家之本,本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是大禹说过,不要贪图女色,打猎玩乐,嗜酒,居华屋豪宅。只要有此一项,就会导致亡国。

三是陶唐氏部落本来有很广大的土地,因为失德,败坏纲常,导致灭亡。

四是大禹为后世楷模,制定公布了法典,因为太康废弃了法典,导致宗庙祭祀灭绝。

五是我们被后羿逼到洛河对岸,没有归宿,叹息不谨慎的行道而落此地步,真是追悔莫及。

太康大为感动,但悔之晚矣,有穷氏首领羿已进入夏王朝的统治中心,拉开了长达四十年的“后羿代夏”历史剧的序幕。

太康失国,皆因为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使得王道不正,即便是五子作歌,幡然醒悟,也再不能挽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