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长之旅——记第一次县公开课

2024-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苜溯

9月30日的仙居县新课标新教材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为此,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首先是上周三,教研员王老师到校听我们语文组三位老师的课。我们都上《往事依依》。王老师要来听课,内心忐忑,提前备课并做准备。但心中就是没有底的。还记得那天,来听课的有王老师和安洲中学的沈美亚老师。听课后,两位老师对我们的课提出了很多看法,也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尤其是沈老师,将这堂课的优缺点都告诉了我,让我的心里有了底。

后来,结合沈老师、王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这堂课进行了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内容我很难顺下来。同时,我又在思考文章可以凸显价值的地方,最后通过昔日之我与当下之我的关系,梳理了整个逻辑思路,并且将课堂引到了成就自我上。这堂课的设计,我自己觉得挺满意的,还设计了一段自己的往事回忆,与同学们分享。

最后,这堂课的设计被部分否定了。首先,我的这堂课完全推翻了上一堂课,没有原来设计的体现。而修改,应当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其次,课堂设计的很多教学点还是偏向浅层次,以我自己能明白为准,并没有达到教学思维上的进步。最后,PPT 的制作应当美观,课件设计也是一种审美。左右匀称,字体变化,内容上问题简洁,示例要典型,内容要整合。这些细节的东西我都不曾关注,但这一次我开始观察别人的PPT内容。

上周四、周五到椒江参加教研会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去看上课老师的教案,发现他们布置任务有要求,有示例,会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抓手。同时,他们的PPT设计上也是简洁而美观的。因为一次被听课,我知道了怎么去听别人的课。

昨天又在6班试上了一遍。整个过程是流畅的,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很不错。不过,王老师对我自以为的得意之处进行了点评:最后昨日种种不需要放没有意义;老师呈现自己的例子,要模仿课文中的结构去表达;将作业本和课后题中能用的地方用起来。针对这些评价,我又开始了修改教学设计之旅。

昨晚改到两点多,还是觉得不满意,总觉得没有找到内在的连接点。当我苦恼万分的时候,王老师发给我一个课件,她帮我做了修改。因为我发得晚,她也改到了很晚。王老师大概很担心我第二天的课,连夜帮我改出来。甚至打电话来告诉我要怎么做。王老师的细致用心,让我感动不已。

之后,我很快将逐字稿梳理下来,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试课,尽可能地把内容记下来。到时候要拿话筒,书也不好拿,更何况资料呢。想到第二天要在报告厅上课,我的内心就忐忑得不行,只能花时间一遍一遍地演练。过渡语好记,学生的回应却不好记。

今天是我上县公开课的日子,我的内心无比地忐忑与不安。这样大的一个场地,我该怎么办好呢?

于是,我尝试着告诉自己,这是我的一次成长,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完成的。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就这样,一直到我上台。

早上七点多,带学生到报告厅排练,确定怎么坐,上课的老师好怎么说,怎么鞠躬,下课怎么站,向右转向台下的老师们说再见,还要确定离开的方式,一组一组离开,每一组第一位同学喊出列,然后一组一组离开。彩排了两遍后,就让孩子们回教室上课了。

老师们陆续来到报告厅。我继续在后台背稿子,顺稿子,将自己能把握的部分尽力掌握。八点四十,让学生到报告厅来,准备上课。

奇迹般的,当我站在台上,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平静。眼里心里只有学生。手拿话筒,书也不方便拿,更何况逐字稿了。干脆什么也不要,就这么上课。并且,我有意识地降低语速,让自己的语言慢下来。这样,我在说的时候可以一边说一边思考。

整堂课上得并没有很出彩,有些地方学生很难回答。面对怎么办,我选择临机应变。时间不够了,就把环节过下去。最神奇的的是,我等下课的时候,它刚好打好铃声。这就很神奇了。

这次公开课,给我很大的收获。我开始关注之前不曾关注过的细节。我觉得这次的准备很艰辛,但上下来之后,我自己也要给自己比个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