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浅析(2)
2024-04-22,周一,阴雨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封锁》在创作上主要运用了“反讽”、“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加读者的阅读感受,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一:小说中的“老实人”、“好人”是一种反话正说,也可以说是“反讽”。
作者说吕宗桢“他是一个老实人。”什么是老实人?老实人就是说这个人安分守己,老老实实,不会动歪脑筋,不会打坏注意,也不太懂人情世故。那么吕宗桢是不是老实人呢?吕宗桢按部就班的工作、到时候就回家;老婆让他下班去买包子,虽然觉得有失体面,但还是去买了,穿着西装,带着玳瑁眼镜,拿着用旧报纸包的菠菜包子上了电车。他对报纸上的内容不发表任何看法,即使很好笑,也不会笑。他既不围观,也不乱发表意见。这样看起来也还算“守本分”,他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是会计师、是主顾、是市民。可就是这个“老实人”,在封锁期间的电车上居然与陌生女人调情,用花言巧语打动了这个女人,而且还爱上这个女人,打算娶她为妾。那么,这个“老实人”算是一种讽刺吧?
还有,小说中的“好人”:吴翠远,在家是好女儿,在学校是好学生。吴翠远“惟恐唤起公众的注意”,一个25岁的高学历未婚女性,穿着带“讣闻”风味的衣服,“头发梳着千篇一律的样式”,“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看起来“像是一个教会派的少奶奶”。她是大学的英语助教老师,在电车上还在看学生的作业,好敬业的老师啊!吴翠远披着“好”的外衣,内心却在想着去“变坏”。她可以因为男学生对她的尊重,就随意评他一个“A”;为了气她的家人,即使知道吕宗桢不诚实,也不聪明,既没有钱还有太太,她还愿意做他的妾。吴翠远的“好人“身份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她家里人都是好人。吴翠远家里人同意女孩接受教育,并鼓励她一步步往上爬,大学毕业留校成为助教,打破女子职业新纪录;但她家里在她毕业后又急着让她找一个有钱的女婿结婚。她家里人天天洗澡看报听西洋交响曲,即使听不懂也听,从来不听申剧京剧等。这些“好人”让吴翠远在家受气 ,使她不快乐。家里这些“好人“是不是作者反话正说?
二、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
1)封锁前的电车司机看着电车慢悠悠的蠕动,他“不发疯”;封锁期间他叹着气,抱着胳膊,靠在车门上,跟着山东乞丐唱歌“可怜啊,没钱”;封锁开放后,他开着车加速前进,放声唱着“可怜啊可怜啊,没钱啊”看到横穿马路的婆子大喝道:“猪猡。”电车司机的“封锁”前后的情绪变化对比,可以看到“封锁”对普通人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2)封锁期间电车内外的情况对比。外面的人慌乱发狂,乞讨;里面的人相当镇静,饿了有包子吃,他们都有座位。
3)男人和女人的对比,女人关心的是老人孩子吃饭穿衣,想着谁是“真人”;男人是自以为是指点批评别人,背后嚼舌,花言巧语撩妹。
三、比喻吸睛
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
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的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
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
“叮玲玲玲玲玲,”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暗喻铃声即封锁令)
四、排比
他在这里看报,全车的人都学了样,有报的看报,没有报的看发票,看章程,看名片。任何印刷物都没有的人,就看街上的市招。——突出人们的“空虚无聊”
在这里,他是一个男子。平时,他是会计师,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家长,他是车上的搭客,他是店里的主顾,他是市民。——连续的排比说明吕宗桢这个平时是没有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