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当如何闲暇?〔原创〕
写性,女人永远写不过男人,女人写性都是小写,男人要么不写,一旦写起来就是大写,大到电闪雷鸣霹雳红尘,大到春情呼啸千秋爆裂,大到尘烟翻滚昼夜激荡。
-------老葫芦酒《劳伦斯的下流和伟大》
但凡没点阅读和经历的男人,便没有剑锋所指的杀伤力,诚然西方文学里的女性与我所接受到仅有的一点东方文学里的女性,在我的潜意识当中迥然不同,一来是传统的灌输,二来是来自被禁止的书本约束的影响,最具影响的也就是林语堂的那册,梁秋实也有过染笔在女人二字,他二人终了皆有怕犯了众怒,泛美之词草草收场。我的这位笔友老葫芦酒倒也是爽快之人,从他的文字当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爽快,不掖不藏,每每看到他的作品,总让他的文字拽去看罢最后的句号,方可罢休,他的文字酣畅之余,也是叫人越有想接近他的感觉。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没有洞悉世界膈应他人的思想,便没有了自家的文风,譬如一样的夕阳,在他的领悟中端的这般暴突。“在伍尔芙的笔下,黄昏预示着灵魂的爆裂和死亡。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黄昏是肉身之外的灵魂仙逝。在普拉斯的笔下,黄昏是大麻中毒后的阴阳双飞。在海明威的笔下,黄昏是虚假的胸毛脱落后的末世情怀。在三毛的笔下,黄昏是迟到的经期引发的生理淤积。在瓦雷里的笔下,黄昏是海滨墓园徘徊的幽灵和临界绝唱。 在当代女诗人的笔下,黄昏是一枕红颜千里之外的轻吟浅唱。在酒爷爷的笔下,黄昏是一壶老酒剑指春秋的虚花之语”。看看,同样的人事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竟然如此不同,况乎窈窕的女子。女子皆般好的原因,大抵都是爱莫能助,或存怜香惜玉的根由吧。
当代有些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写出来的作品也必定会被主导文化的市场因素而制约,也可以说他们是专门为女人而创作的。中国居家的女人大都爱追剧,美国作家劳拉.斯.孟福德在他的《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当中有对肥皂剧对现实女性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观点,特定的文化产品将涵盖有关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制度、手段引导人们的潜在意识。八十年代中国曾有过一部电视剧《渴望》,家喻户晓得了,虽然没有起到现如今的消费浪潮,剧中的主题以及主人公的人性之美,至今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里的女子,或多或少有影响,要么怎么会有“现实里的刘慧芳”这等赞誉。到了深圳开放《外来妹》一曲《我不想说》又唱遍大江南北,这时候电视剧传递出另一个信息,女人除了善良还需刚毅坚强之外更要有拼搏奋斗,下海成了口语。再后来也就是93年之后的追古剧,似乎现实里女人的那些良善没有突破的可能,女人的恶便来充斥亿万女性观众的视听,宫廷恶斗、尔虞我诈、投怀送抱,没有了这些似乎是为女人没法活下去找到更多的理由,这样的文艺乃至文化,到底会给社会、政治、家庭带来怎么样的映射效果,当下的社会当中,一些公众人物包括公知人物的幕后曝光,肥皂剧到底有没有引狼入室的嫌疑,文化的引导作用一经丧失,成了捞金的工具,后果可想可不想,不知而不可不知。
我不是个完全的支持女性主义者,也不会不成为一个女权捍卫者,我总有东方女子的美在于内涵,而非张扬的袒护,便不得不说个性张扬的不好。前不久看了一段视频,其中女子造作的举止言谈,尽数中国男子性前在的拘谨,查阅从她的个人资料,再看她的谈的那个事情,也是二十年前差不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先下还能清晰的记得十几年前的几点几刻,想必是那个晚上给予她终身难忘那个男人的魅力之大。其言辞凿凿让我不相信她会出自当代豪门,料想中国女人大都不该也都鄙视那样的女人吧,若真的有人羡慕,那还真是不懂现在的女人了。大家若都想找回东方女子的美,我建议给你支个招,找制片人的麻烦,制片人要是推脱,那就只好找给电影电视盖章的,盖章的还要推脱,那就找文化吧。怪就怪没文化,不视善恶,真假。
那你便会问我:不看电视,闲着干啥啊。
看书。
看书头疼啊。
头疼就对了,看书是最好的洁净脑袋里的污垢,所以头疼。
那无聊死了。
要当恶妇,看现在拍的电视去,若要贤淑,看书,你选吧。
------写给妻子2019.3.5于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