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书法.摄影.绘画》

不一样的隐居:《青卞隐居图》

2024-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离离风翼

王蒙喜欢画隐居题材的画,比如《夏山高隐图 》、《春山读书图》等等

其实不仅仅是他,整个元代,“隐居”都是最重要的文人画题材。

其中,有吴镇的“渔隐”类型的,也有王蒙的这种“林隐”类型的。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王蒙的隐居并不是安静沉稳的,而是充满了躁动和纠结。

《青卞隐居图》是王蒙绘画成熟期的作品,是体现他绘画风格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青卞隐居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浙江吴兴附近的卞山景色。

他的表兄赵麟曾在此隐居,这幅画很可能是王蒙送给他的这位表兄的。

在这个过分狭长的画面上,卞山从山脚至山顶,占据了整个空间。

雄伟曲折、密密层层、满满当当,一时间不知道看哪才好。

我们先看整个山脉的走向,简直像扭着的麻花,相互扭曲纠结着,曲折向上,直到山巅,还在向上冲去,充满了动势。

再看细节部分。

青卞隐居图·局部

近景处,高高低低的石坡上长满了各种杂树。

这些石头用细细密密的牛毛皴、解索皴皴出立体结构,画家使用湿笔让这些石头显得更加湿润,长满青苔。

树木看似随意地到处生长着,实际上我们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会发现大体上呈s型分布。

有了曲线,就多了动感,多了变化。

再看这些树叶,形状各不相同。看似很浓密,画家又在期间留了许多缝隙,增加了轻盈感和透气感,密中有疏,不会太闷。

林间的泉水奔腾着流泻下来,汇入了山脚下的小河。

有了水,画面又多了灵动。

平静的河面,也使得画面增加了宁静悠远。

山间,一位隐士正执杖而行。

山高林密,他要去哪里呢?

再向上看。

青卞隐居图·局部

树林变小了。画家以此来表明距离在拉远。

山脊相互扭曲着,既对抗旋转,又相互贴合。

画家表现山体时,多用曲曲折折方便面似的解索皴,加上细细密密像牛毛一般的牛毛皴,还有其它一些皴法,变化丰富。

我们看这幅绘画中,画家以丰富细腻的笔墨变化来展现着绘画的艺术性。

为了使画面不闷,画家在山体上留下大量的浅色部位。

画面的左侧,上下各有一道泉水汇入水潭。

上侧水潭处,林间露出几所掩映的小屋。

最前面正向的屋舍内,一人正在倚床而坐,不知道是否是在等待山下正在行走的隐士。

也许他等待的,不仅仅是隐士。

再看山顶。

青卞隐居图·局部

树木完全褪成了苔点,高山距离观者更远了。

主峰向左侧弯曲着,似要倾倒。

主峰右侧,一座侧锋直立着,像要把主峰扳正。

主峰左下方的侧峰就像一个人正顶着这座主峰,不让它倒下。

左上方露出的群山的一角,似乎也挡住了主峰的去路。

画家用几个对峙的力使得画面达到了动态的平衡。

这种十足的紧绷感,画家又如何化解的呢?

山间飘缈的云雾;奔泻而下的瀑布;浓墨意趣的苔点;晶莹透白的矾头;明净空旷的天空,无不增加了灵动的韵味。

我们看整幅画,卞山如一条凶猛的蛟龙盘旋而上;时隐时现的流水灵灵巧巧地蜿蜒而下。

画面在焦躁不安中又透着几分灵动,也许这正是作者矛盾纠结的内心。

《青卞隐居图》为纸本墨笔画,纵140cm,横42.2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