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之历史人物管仲与齐桓公
管仲,哪一年生的已经不知道了,但是知道他是公元前645年去世的。齐桓公,哪一年生的也不知道了,但是知道他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85到公元前643年在位,也就是比管仲晚了两年去世的。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崛起被周天子封为“伯”,也就是诸侯里的大哥的。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与齐国的崛起有关,而齐国的崛起与齐国的治理方略有关,而齐桓公治理齐国,主要就是他任用了管仲为齐相,并且采取了管仲提出的一些治国方略。大家都知道,齐国最早是姜子牙的封地,齐桓公自然也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他呢名小白,是齐襄公的弟弟。这个姜小白,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江小白”,他年轻时候还是很开明的,要不怎么称霸天下诸侯呢?只是晚年老了糊涂致死,确实小白(白痴)了一回。
话说呢,齐襄公,也就是姜小白同学的哥哥呢,在位第十二年的时候被一个叫公孙无知的人杀了。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呢就自立为王,但是第二年就又被别人杀了。这样呢齐国就没有了国君,于是争夺王位的大戏开始上演了。我们都知道,周朝的继承主要“兄终弟及”,襄公已死,篡权的公孙作为乱臣贼子被诛,自然是姜家的公子们有资格继承王位。这个齐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在鲁国;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之一,小白同学。这哥俩,一听到公孙已死,姜家的江山可以光复了,都急急忙忙往回赶,赶回去争夺王位。要是回去晚了,就当不上王了,先到者自然先得。
当时呢,辅佐公子纠的人叫管仲;辅助公子小白的呢叫鲍叔牙。这个管仲呢,天生的谋略家,他想帮助公子纠获得王位,并且呢他自己也是一个特等射手啊,人称“神箭”手。他呢就在公子小白往齐国去的路上设伏,射了姜小白一箭。谁知道呢,这一箭射在了小白的腰带金属挂钩上,没有伤到小白。但是这个小白呢,顺势一滚,并且撞到什么,一紧张咬破了舌头,口角鲜血直流啊。但是他潜意识里呢,知道倒霉了,遇到“狙击手”了,吓得不敢动。管仲远远看去,一箭射中,口喷鲜血,并且一动不动,估计是死翘翘了。就派出手下到鲁国向主子公子纠汇报刺杀成功,公子纠吃了定心丸就按部就班赶路,该住宿住宿,该吃饭吃饭,不紧不慢,花了六七天赶到齐国都城,小白已经登基称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37424/ef94e10802277346.jpg)
公子纠不甘心,又去鲁国借兵攻打齐国,想要夺得王位。结果呢,被他兄弟姜小白打得落花流水。鲁国战败了,想要扶持一个亲鲁的国君没扶起来,还跟齐国结下了大仇。这时呢,齐桓公的谋臣鲍叔牙就给鲁国的国王写信了:“公子纠是我们大王的兄弟,我们大王不忍心杀自己的兄弟,你呢帮我做掉他这个祸患。公子纠的老师召忽和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你们赶紧抓起来,并且送到我们齐国来,如果你不这么做,你看看你们插手我齐国的内政,我们要讨伐你们。如果按我说的做,还能放你一马。”鲁国跟齐国比是个小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就杀了公子纠,召忽呢吓得自杀了。管仲呢被抓起来,“根据引渡条约”,送到了齐国,被关进了大牢。
齐桓公果然要杀管仲,差点要了他的命的“一箭之仇”啊,气不打一处来。但是呢,鲍叔牙劝说他:“大王啊,你要是想治理齐国,有我和高傒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成就霸业,那就要用管仲啊,他是一个人才啊。”齐桓公开始肯定不信,于是鲍叔牙就将自己与管仲是同学,打小就知道管仲的什么什么,向主子汇报,最后呢,说动了齐桓公。两人见面一谈,管仲果然懂得霸王韬略,于是就拜管仲为大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37424/12d4da8fba0a3084.jpg)
后来管仲被任命为相国。百官之首,主持国政。他呢积极推行内政改革,他采取的原则呢“修正旧法”,“尽量不扰民”。其实就是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采取国、野分治的制度,就是城市和乡下分开管理;另外呢对兵役制度和部队编制进行整编;对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实行军政合一;税收实行“相地而征”,按照土地贫肥分等级收税赋;提出贸易,鼓励积财。经过管仲的一系列改革,齐国迅速走向强盛。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21137424/a5a24ee80837dc8f.jpg)
管仲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气磅礴的广阔胸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民作出贡献,并且他坚持的尽忠原则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没有愚忠于纠,也没有像召忽自杀,择雄主而事。
鲍叔牙关心国事,目光敏锐,未雨绸缪,眼光独到,知人识人,择大才而友,选明主而伺。看似千古难得的一“伯乐”,其实是他的品德和胸襟,学识和修养才能使得他有这样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