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患上的“结果纠结症”
我是一个很纠结于结果的人,无论做什么如是看不到结果就会开始害怕退缩。即使我知道这份害怕和退缩是无法帮助我自己前行的,但是人性始之。曾经我有一群朋友是这样的,他们很喜欢这么说:“你做不到结果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我们以达到好的结果来判断一切。”在这样的圈子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做什么只要自己接下来了,都拼尽全力去做,非要拿到完美的结果不可,好多次濒临奔溃的边缘。当然这帮助我做成了很多很棒的项目,一些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突破了很多的关卡。我很感谢这群朋友,但是总隐约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后来由于离那个环境远了之后,慢慢的直到敲击键盘的这一刻,突然感受到,哪里不对劲,那就是:过分纠结于结果,我们往往做不到结果。即使做到了你的内心未必好受。也或许说,你会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
我是一个心性比较急躁的人,执着于结果的环境有些时候实在会让我力不从心,身体状态有些时候常常是跟不上这样的一种较真心理。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在做事情本身的过程里去享受,我在做的事情。中国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先苦逼到死,然后再享受天堂般的幸福。我对于能这样生活的人,很佩服,但我并不希望自己也去这样生活。
事前执着于一定要看清根本看不清的结果,或者做的过程中去纠结于结果,只会导致自己在这件事情中越来越被动,而把一件事情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把握主动权。畏惧于看不到结果,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于是徘徊再徘徊,这就好比飞机快坠机了,背着降落伞站在舱门,犹豫徘徊,错过了最佳时机,于是等飞机最终撞击到了山崖上再跳,这时候存亡的几率就很低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去预估结果,我们应该去预估,做一个评判,只不过在做这个预估的时候,要学会做双向预估,即,好的结果和不好的结果。我不记得自己曾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意思大概是是:当你能够做好面对最坏的结果的准备,那么再糟糕的结果也糟糕不到哪里去。我想要去考N1,我拼尽全力准备。当然结果只能是两个,一个是通过,一个是不通过。但是即使现在通不过又如何?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我所背的单词,语法等等积累的能力和知识,还是可以帮助到我继续前行。又或者考着考着发现自己对继续考N1不感兴趣了,那停下来从事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叶未必不行不是吗?当然你曾经学过的知识,也不会就这样离开你,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候你说不定就又需要它了呢?放下学习知识时的“结果功利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更能够感受到快乐。
所以,何为“结果”?每个人自身都有自己的标准,朋友说,这么多年打拼下来终于买到一套房子了,苦心经营终于有了结果。但是或许在你看来,买不买房子并不是有结果与否的标准,或许你会在去了世界上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之后回到故乡,落叶归根,在老树下品茶时,才能由衷地说,这才是结果。
现在国内环境较为急功近利,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不时时清理整理自己的内心,就会很容易被社会的洪流带着走,被动地像无魂的丧尸一般,游荡···跟随自己的心,时常自我对话,把我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样才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之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跟“结果纠结症“相处呢?
1,预估结果时,做好两种结果预估:好的和最坏的。
(把握住“结果”的主动权,不论什么结果都能去面对它,那么你的意志会越来越强大)
2,运用“小范围试错”方法,交付出自己能够交付的最小值。
(也就是说想做的,就去尝试,无论是将来放弃也好,继续也罢,能够支持我们内心做出抉择的基础是,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悟。)
3,每个人关于结果的判断标准不同,理清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断。同样的不可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善待自己同样尊重他人。
(我思故我在,人之所以高级,我想就是这么个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