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周长(摘抄)

2024-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周长归根结底就是长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但是从度量的角度来说,在度量线段的长度时,学生已经获得大量的经验,可是线段通常只有长与短的区别,度量对象不易混淆。

对于周长我们可以分开理解,周是一周也就是我们度量时的对象,长是长度,是度量后的结果,一周本身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是封闭的曲线或折线一周所在的面可以是平面图形,也可以是物体上的面,对于学生来说,度量对象容易混淆,那么在周长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先让学生明确要度量什么,才能得到正确的度量结果,这里存在先后的逻辑顺序。

基于对周长概念本质的认识,教学思考和设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确立核心问题,首先确立两个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第1个是一周是怎样形成的即明确度量的对象。

第2个一周的长度可测吗?什么是周长?明确周长的本质属性?

二、丰富学习素材。

一周可以是封闭的曲线或者封闭的折线,甚至一周所在的面可能是平面或者物体的某个面度量的对象比较复杂,所以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认识一周时选择的素材应该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类型。这样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识才算完整。

三、重视体验操作。2022版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数学的眼光,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因此学习活动要更多地让学生通过动作、画图、语言等方式来感知周长。学生可以在测量周长、化曲为直和围图形等活动中形成周长的概念,把握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强化概念辨析。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学习面积后,容易混淆面积和周长。虽然学生对周长概念的学习早于面积概念,但普遍会有看上去大周长就会更长的想法。为了让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在认识周长教学中有必要在学生深刻理解周长概念本质的基础上设计思维陷阱,让学生在辨析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