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每天写1000字

​年味并没有变淡,只是我们喜欢怀念青春

2017-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高考加油站

【1】年味变了

记忆中,儿时的年“味道”很浓。

卫生已经打扫了好几天,屋里屋外,幡然一新。春联要一早贴,母亲煮的浆糊,村上“老文人”的笔迹,刚劲有力。

除夕晚,充满期待的压岁钱。熬了一整晚也不困,守岁。全家聚在一起,先祭祖,再团年。饭后紧跟父亲——等着给我们分炮仗。

母亲在三十晚,总是忙碌着整理新衣服。扣子的线再紧一圈,裤脚量到恰如其分,滴滴答答的缝纫机,一定是在加固裤兜。

初一穿上新衣服,特高兴。吃了饺子,走亲戚去。

童年的新年,是全家人的年、是全村人的年。从房子,到圈里的鸡鸭,再到屋外的桂花树,就连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都显得喜气洋洋!

现在的春节,貌似不一样了。

背越发佝偻的父亲,拿过一把炮,我却摆手不要了。买回家的春联,十分钟不到就被透明胶固牢。新衣服缺少惊喜了。熬夜不再是守岁,多是麻将声。没有了母亲的红包,更多时间是对着手机,刷了一晚屏,就记住了几个广告。

过年的感觉确实变了,年味随着门前的紫薇树,日复一年,旧貌转眼成了新颜。

记忆越来越深,当我们偶然回头,再也找不到昔日新年的口味和氛围。

【2】年味里的青春

临近年关,身边总有人在说,如今的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专业的说法,过年缺少“仪式感”,我们越来越随便了。

真的是没有“仪式感”了吗?细细想来,儿时新年的那些“仪式”,不但没有丢失,只是我们用更好的方式替代了。

祭祖、团年饭、红包、新衣服、鞭炮……哪一样都没少。

春晚、手机抢红包、微信视频、直播、孔明灯、新春表演……反而,我们的年更丰富了。

内容的增添,期望的变迁,文化生活的充裕。

年味本身并没有变,是时间变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

是我们长大了,青春一去不复返。那些纯真激情的天地,已经被成熟之后的淡定与从容替代。

我们怀念的年味,其实是在怀念一代人的青春。

不是吗?看看孩子,他们依然那么天真,还没到新年,村里不时就有炮声、欢声笑语屋前屋后的躲藏。

我问过五岁的侄女,想过年吗?她毫不犹豫,想。我又问原因。她偷偷告诉我,新衣服被妈妈藏着,一定要过年了才能穿。过年了,就有很多好吃的,还可以收到红包。过年了就可以不上学了,回老家,很多小孩在一起玩。

侄女说得眉飞色舞,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多年前,我们都不是这样期待春节吗?

多年之后,我们成了婚,为人父、为人母。时过境迁,人间烟火的味道,仍一年年在村里延续,娃儿转眼长大,黑发成白丝;只有每一代人的青春,还停留在布满灰尘记忆里。

向记忆里的“年味”告别,让青春在时光回转中化作永恒。

【3】春节是个仪式

回想过去的年,总有道不尽的情怀。今天的我们,该给“后青春”的未来,留一份怎样的念想呢?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精神生活,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喜怒哀乐,但是新年,我们可以过得更有意义些。从这个角度讲,我认同“仪式感”的说法。

当然,我们今天的“仪式”,已非“陈规陋习”。传统不是用来保留的,而是种子,用来继承、培育的。我小时候玩的、拇指粗的“土炮”,早已被科技转化;旋转的、上天的、摔的、环绕的,多样的“炮仗”同样能给孩子更加缤纷的童趣。

很多时候,触动我们情感的,只是生活中用心的细节。

网上流传关于给孩子更有色彩新年的建议,可供借鉴。

1.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讲过年的意义和习俗,读读相关的绘本,做做传统民俗手工,比如剪纸。

2.我们可以让孩子拿起画笔,画一张年画,刚刚看到新闻,冉莹颖微博就晒出了两个儿子的画作,即便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颜料又怎样?孩子们的快乐是无价的。

3.拍一张全家福,不要只是放在电脑里,冲洗出来挂在墙上或夹在相册。

4.让孩子参与特定节日的流程。比如从“小年”开始,告诉他们糖瓜沾、扫房日、推糜黍、煮大肉、宰只鸡、把面发、蒸馒头,而后剪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守夜、团拜……带着孩子完成这些,他们才会明白,原来,这就叫“过年”!

5.与孩子一起做一下年终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事情,比如长高了多少,交了哪些好朋友,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读了哪些书......认真的记录下来。

6.准备一个成长日记本,每年问同样的问题,记录孩子的回答。放在特定的盒子里,谁也不许看,若干年后再一起打开,估计会感动到泪崩。

创意总是无限的,幸福总是是珍贵的。

最近看BBC的纪录片,《中国新年》。有组镜头印象深刻,定居英国的妈妈,带着丈夫和一双儿女回北京过年,探望父母哥哥。来之前,她不忘让孩子们画了一幅全家人的画像,并且认真裱好,千里迢迢带回中国。身患老年痴呆的老父亲,手里接过那张“全家福”,目光灼灼泪水盈然。

物质越来越充裕,文化愈发愈多样,更多新奇的、曾经的幻想,逐渐成为新年的不同呈现。

新闻上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过年。在旅途的新鲜中,与全家人一起,体验难得清闲之后的欢愉。朋友还跟我讲过,一位驻守边疆岗位的铁路工人,过年无法回家,家人带上老家的特产,千里迢迢赶赴大西北,寒风呼啸中一家人的笑容,是那么甜蜜。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给春节一个印记,给生活一份庄严,也是给未来一份弥足珍贵的难忘!

所有的节日,都是一个仪式,春节尤甚。年轮一圈一圈,上一笔结束,下一笔启程。在新年之际打个结,扎一朵漂亮的花,留下一个醉人的微笑,憧憬浪漫的诗与远方!

认识作者:本名罗从政,江湖上最年轻的“老罗”,陕西安康旬阳人,出版作品两部。

年味系列:记忆中的春节,浓浓的亲情,热闹的气氛。年味,立足于乡村新年,挖掘被尘封的记忆,唤起我们共同的期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