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没吃过猪肉,也要看看猪跑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同学V

01

《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贾蔷对贾琏说道自己为去办聘请教习、置办行头等事,贾琏便笑道:你能在这一行吗?凤姐见状,便笑道:偏你又怕他不在行,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都已长得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这句“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即使没动手做过某件事,也见识过。

有人会说:不能亲手去实现,见识过又能怎样。不过是看看罢了,又不能带来什么实际作用。对此,我并不这样看。我们即使不能现在就“吃到猪肉”做成某事,但是我们也要“看过猪跑”增长见识。

02

“见过猪跑”就是见识。见识,能让增加大脑对某件事的认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不仅让我们意识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还让我们“吃上猪肉”的可能性变大。

初中报道第一天。班主任认真严肃地在讲台上讲了15分钟。这15分钟具体的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是有一点却是我这辈子不能忘记的。

她说:你们要努力考到清中(市里最好的高中)。考到第一名的就可以去华师附中。所有同学都没有听过后面这个学校,班主任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便在黑板上写下了“华师附中”这四个字。

对于那一天,我只剩下这一点记忆。老师在黑板写下的四个字,让我知道了那是全省最好的高中,是考上清华北大最多人的学校。

如果我没有听说过清华北大,我就不会知道原来华师附中这么牛。如果老师没有告诉我们华师附中,那我就只会奔着市里最好的学习的去努力,而不是全省最好的华附去奋斗。

我非常感谢班主任的那段话,在我心里面种下这样一个目标。因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听到这一段话,绝大多数人的目标就是市里最好,而我的目标是省里最好。永远把对自己的期许和要求往上提一级,你会得到更多。最后,我竟然就真的“吃到了这块猪肉”。

03

关于见识,古人有一句话挺好的给我们指出了增长见识的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

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年轻人暂时还不能做到行万里路,也无法短时间内阅人无数,那至少还有两种方式:读万卷书,高人指路。

事实上,读万卷书也是高人指路的另一种形式。你看,书的作者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你的面前。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就是作者对某类问题的见识,也许就能帮助到你。这和高人指路的区别是,作者并没有和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而是用文字的形式让每个人都能见识他的思想。

那读万卷书和高人指路有区别吗?

有。

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说,很多时候重要的是不是知识,而是切身感受到的力量。靠近厉害的人,你就会慢慢变得厉害,没想法也会变得有想法,小想法也会变成大想法。

我认识一个很厉害的律师。有次我问她:你这么优秀,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个牛人?她回答道: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我有些惊讶:啊,为什么?她说:那些很厉害的牛人对我的影响当然也很大,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会很多知识。可是这些都不如我父亲以身作则给我的影响要大。

为什么牛人的知识和见地都不如父亲的以身作则?因为她从父亲的以身作则中切身感受到了力量,看到了一个善良勤恳的人的具体样子。这当然比牛人在书上说的道理更能带给人力量。

只要你想见识更多,那就要想尽办法向牛人靠近。努力地和他们接触,和他们交流。如果能面对面地交流,那就更好。长期以往,你的见识会逐渐向牛人靠近,你的想法也会越来越多。你不仅见识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还能切身从中感受并汲取成长的力量。

04

就算还没吃过“猪肉”,也要坚持看看“猪跑”究竟是什么样子。即便见识过,感受过,也不一定能过实现目标。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谁能够肯定地说做了一件事就必然导致后面的成功。我们之所以要见识、要感受、要经历,只不过是为了能让实现目标的概率能大一些,再大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