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读书:《中国经济史》
关于钱穆先生,我并不陌生,先前也拜读过先生的诸如《国史大纲》的几本大作,对先生的史观有过一个模糊的把握。而这本《中国经济史》就把我的这种模糊的把握变得更加具体而形象了。
先生在书中提到的许多问题是极有前瞻性的,比如1996年温铁军博士提出的“三农问题”在本书中就已经有所阐述——
研究农业经济可分三项目:
1. 生产的经济:就经济价值而言,如种稻、种玉蜀黍等;如各地同类粮食之价格不同。
2. 农村的经济:中国农村经济活动场合中之地位与西洋农村地位不同,中国各地之农村经济活动亦各不相同。……
3. 农民的经济:讲及农民实际的生活,西方农民是奴隶,中国则为佃农与自耕农;论农民的地位,中西亦不同;……
其中,第一点生产的经济即为“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也是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书中从中西方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方面)的区别这一点上对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与解释,展示了其独到的见解与看法。
如先生说到了中国的井田制与西方中世纪的“庄园”经济的区别,而且他认为中国的封建制与欧洲的封建制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的封建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农民是佃农,还是自由人,没有人身依附;而欧洲的“庄园”经济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说的“封建社会”,欧洲中世纪农民没有土地,附属于领主,实为农奴。
从这段讲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钱穆先生为什么不赞同“五种社会形态”之说;他为什么把中国的封建时期就确定在公元前770-前221年;他为什么在“绪论”中要表明这样的观点:“因人类历史演进并不能照马克思所讲。人类历史演进有无共同轨道大值商榷。中国人的历史演进显然与欧美各国的历史演进不同。”
但是,比较可惜的一点是,因为这是根据先生上课内容整理而成的笔记,难免有意犹未尽之处,如宋元明清的经济现象及原因就较为粗糙,实在是领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