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VS朗诵?我现在才明白!
昨天一位朋友在后台问到我,朗读朗诵有什么不同呢?
朗读与朗诵虽然一字之同,一字之差。但是他们却在语言表达中属于不同的表达形式。
我总结为七个方面。
1
含义不同
在《新华字典》中,我们了解到: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
读即依照文字念。
诵即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朗读、朗诵下一个定义。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看着文字念出来。
朗诵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出来。
从文字看,我们可以知道相较于朗读,朗诵增加了一个特点:高低抑扬的腔调。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只有这样才更值得欣赏。与戏剧表演丰富的道具相比,朗诵的形式相对单一,但是我们也要从语言表达的高低抑扬的对比中体现出戏剧的争斗即戏剧的冲突,运用诸如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各种技巧以及丰富的情感注入语言表达,使我们的朗诵更加鲜活。
朗诵较朗读更具艺术性。
2
诵读范围不同
今早学校给每位老师群发一条信息:今天3:10在德艺楼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我的同事老赵就在办公室大声的朗读出来,但是若是把朗诵放在这里诵出来就不合适了。
凡是文字的都是可以朗读的。但是朗诵相对就少些了,一般以诗歌散文为主,后来多了些杂文、童话寓言、戏剧台词等。
朗诵较朗读使用范围小。
3
位置身份不同
我在教室或操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朗读,我依旧还是我,我就在这个位置。
我在教室或操场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朗诵,我可能是舒婷笔下的深爱着大树的木棉,我可能是艾青笔下热爱土地的鸟儿,我也可能是莎士比亚笔下为正义而牺牲的哈姆雷特。而观众就在我的身份转换中,随着语言表达的变化,跟着我走到了茂密的森林、多难的土地或悲剧的宫廷。
朗读者,所处的位置是本色化的。
朗诵者,所处的位置是艺术化的。
4
声音要求
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说:“朗读 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不要要求用一种不同于谈话的不自然的声音朗读,就是说,不要拿腔拿调”。
很多人学了语音发声后,注意了语音标准、字音准确而照顾不到生动生活,胡黎娜教授曾提到最好的语音发声便是:生活语音规范化,规范语言生活化。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朗诵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情感表达直抒胸臆,就像叶圣陶所言:“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并撼动听众的心灵”。
朗读对于声音的要求除了字音标准外更接近生活、接近自然、接近本色。
朗诵对于声音的要求需要风格化、情感化甚至是戏剧化的。
5
肢体语言
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朗读者》中,我们看到来自社会阶层的朗读者手拿文稿或站着读、坐着读。但是在朗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朗诵都是采用脱稿站立的状态来进行表达,部分稿件的朗诵中甚至可以看到朗诵者与观众的交流。
朗读的主要任务是传情达意。
朗诵更讲究形体、手势、表情、眼神都应该和谐统一,协调配合。
6
适用范围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XX同学把《XX》朗读一下,我们从一开始就接触到了朗读,对于普通话的要求不高(不包括部分区域的方言朗读)。而朗诵往往存在于语言表达从事者和语言表达爱好者之间,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不包括部分区域的方言朗诵)。
朗读适用范围广。
朗诵适用范围较小。
7
教育作用不同
朗读是我们在学校常见的教育形式,作用体现在对听众进行的知识的教育上,重要在于理解。
杨健(留声),高校播音专业教师、独立配音人;作品有: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美丽中国快乐行》、《长江两岸是我家》、《一带一路游乡村》、《最美冰雪行》、海南广播电视台《生生不息》、《诗礼传承,古韵今风》、山西广播电视台《一花一城,古县风华》等专题纪录片;深圳卫视《绝电挑战·第二季》、《美团外卖》、《汾酒·美如玉》、《双合成·始于1838》、《魂动青海·西宁》英语版、 《光大银行·幸福生活,快乐工作》、《中国银行·集中核准的一天》、《招商银行·因您而变》、《中国农业银行·惠农通》等广告宣传片;出版发行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新课标小初高语文课文范读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