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富人倾斜的美国教育体系

2018-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老罗老师

先看看中国:

2017北京高考状元的一席话,激起千层浪:

“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而第一名都是这种,

 -------------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

很多人不禁感慨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

很多媒体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些低收入家庭,大多数都很早放弃了孩子的教育,任由他们疯长,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也有很多有趣的数据,说明现在大学里出现的阶层分化:

清华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在清华社科学院14级的学生里,入学之前曾到过境外的学生占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为0。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学,到过境外的学生只占2.3%,没有出过省的学生则有22.7%。

从生活方式观察到的阶层分化:到境外旅游过,说明家境在城市属于中上层,而连省都没有出过的孩子,大概是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这种观察与更宏观的数据也是一致的:2010级清华大学农村生源只占总人数的17%,而当年高考全国农村考生比例是62%。

究竟是谁放弃了谁?

现如今,不要说农村的孩子,即便是在上海,北京一线城市里城市贫民的孩子,打工子弟学校,菜场小学,城中村小学(半截塔小学)里的孩子,都是被(?)放弃的孩子。

北京昌平的半截塔小学

武汉的屋顶学校

在教育经费层面,可以说这些孩子已经被(?)放弃了。

江苏现象

“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而第一名都是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 这也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这句话南京的考生是不敢说的。

因为他们心里苦啊。南京虽然贵为省会城市,家里条件好的,从政从商的也很多,但是在考试成绩上从来都不是下面县中的对手。无论省里怎么改革高考,怎么削弱县中的优势,还是怎么考都考不过下面的那些县中。

这几年高考状元不是南通就是姜堰的(能在地图上一分钟内找到姜堰,如东的,我请吃辣条)。而且这还不是衡水超级中学模式,因为下面的县中都很厉害。

江苏历来非常重视教育的,靠读书实现跨越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家庭不会轻而易举放弃孩子的教育,另外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对当地教育投入比较充分。至少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跑道上跑一圈。

学好数理化,未必需要有个好爸爸,但是需要有个公正的环境。

美国阶层隔离的实践

前一段时间流传一篇文章大意是,北大清华孩子能上一本的概率只有10%都不到。其实美国人很早之前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作为权力阶层,富裕阶层,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呢?至少和自己一样好的教育?

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设计:

1. 学区房

好房产,高物业税,好学区,好师资,好学生。而脏乱差的区,房子价格便宜,学校差,师资差,学生也差。用钱这个筛子,硬生生把中产和贫民阶层隔离开来。

2. 更短的学校教学时间。

每天8点半上课,下午3点下课。有时12点就放学。家里收入可以的,就把孩子放到课后班去学习。有的就直接接回家了。暑假,收入比较高的家庭,带孩子出去旅游,出去参加各种夏令营,去图书馆阅读。没钱的孩子只能家里蹲,看电视。因此有个专用名词 Summer Slide /Summer learning gap就是说到5年级的时候,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阅读方面要落后于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接近3个年级的水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3. 更低的教学标准

这个在很多文章说过,美国的小学初中教育标准是相当低的。而且跟历史比起来也是低的。美国的家长对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应该心里有数,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家长推的。


4. 公立私立并行

当然富裕阶层不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这么来的。所以美国存在很多高质量的私立学校服务于那些富裕的阶层。在这种好的私校里面,家庭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是低于平均线的。现在上海私立学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5.高中突然恢复高标准

如果要上好点的大学,美国高中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比如很多高中生修AP,都已经开始学微积分了。很多学生为了完成功课都要熬到12点,凌晨1点。不过原先很多经过初中,小学放羊的学生,一到高中,基本上统统歇菜了。

这套体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6. Legacy裙带关系

上藤校学费不仅非常贵,而且即使你分数高,出得起钱,但是依然有可能不被录取。因为存在这个种种潜规则,比如种族比例,比如是否是校友,是否是学校的捐款人等等。如果你父母曾经是哈佛的校友肯定会比父母纯粹是个农民容易录取多了。

循环罔替。中下层只能在中下层打转。

长期关心教育的人应该注意到国内慢慢朝这个方向接轨了:学区房制度,更短的教学时间制度,降低教学标准(英语都不考了),公立名校私营化都已经学的有模有样了。

在这样一套制度设计下,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有什么奇怪的?而且随着这套制度的优化,会越来越难。

能突破阶层隔离的专业--来点阳光

整个社会大环境如此,个人能改变的很少。但我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在这个时代中有几个专业可以快速突破阶层的隔离比如:IT,数学,医学。

IT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流通的越来越迅速,IT对各个方向渗透的越来越深。社会对IT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而且在程序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爸爸是局长还是渔夫,你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工作岗位就是你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这样的。一个IT行业帮助印度无数的平民,甚至贱民实现阶层穿透。在国内,华为,BAT等IT公司也帮助无数的农家子弟爬出底层。

数学

国内很多人可能对数学不屑于顾,其实越往后,数学越是重要。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无论是高大上的金融,大数据,还是牛哄哄的AI,背后都是数学模型。但是数学是门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学科。而且只读完本科数学,基本上没啥大用的。所以做好职业规划非常重要。

医生

医生在中国是个非常奇怪的行业,明面上医生的工资非常低,而且饱受各种暴力威胁。而在国外无论医生是非常受人尊敬,非常高收入,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最低的儿科医生工资中位数也有20.2万美元,最高的骨科医生中位数有48.9万美元。这都是拿在手里不会烫的阳光收入啊。

个人觉得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国内的医疗也会逐步会和国际接轨的,医生的待遇也会有接近的一天。。而且现阶段国内学医的成本非常低,在美国普通人家根本是学不起医的。完全凭技术吃饭的专业,只要高考制度不发生大的变化,阶层完全隔离还是有点难度的。

结语

想起了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里的情节:一个老教师,呕心沥血地把自己的生命搭在了这个小山村上,去教授给孩子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

学好数理化并不一定需要有个好爸爸,需要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但至少要做到相对的教育公平,要让所有人至少都有机会在跑道上跑一圈,你无法确定菜场小学里面的穷小子不会是下一个崔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