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0面对身体的真实

最近体检的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医生给我开了药,并提示说最好带家人来检查一下,这个菌会传染的;怀着忐忑的心情让老公和孩子来核查,当我看到他们的结果都是好的时候,我忍不住失声痛哭,一是为他们没有这个菌的感染而高兴,二是对这个身体信号的提示我不接纳。当老公和女儿在旁边安慰说,没有关系的,医生不是说药吃了就会痊愈的么。听他们这么说我更伤心,更难过了:对你们而言没有关系,对于我来说,这是很有关系的,而且意味着我的身体是有病的,我的身体是残缺的,我是不完美的,我是不好的。
一直以来,我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觉得自己这台机器结实、健康、不惧怕任何挑战:我从来把身体的感受放在第二位,手头上的事情才是首要的,鞋子小了我可以挤一挤脚,衣服紧了我可以忍一忍,甚至置自己的生理需求不管不顾都敢向后拖一拖,吃东西的时候,不怕烫,不怕凉,不怕硬,家里炖骨头我总是抢先挑选最难啃的,剥山核桃从来不用工具,不仅嫌麻烦,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我的牙齿好用,刀具伤到我我也感觉不到痛。我有间隔性头疼,我认为没有关系,睡一觉就好了;去年牙齿不好,我认为修一下就可以了,而这次胃的信号提示却让我崩溃了:我怎么可以身体不好?我抱怨肯定是因为我生活习惯不严谨被传染了,我想不出我的身体为什么出毛病。
我看到了自己的掌控和否认,我要掌控自己的身体,身体生不生病应该我说了算,即使出了毛病也一定不是我的问题造成的,肯定有外因;我看不到生病就像有白天也有黑夜一样是健康的一部分,我犯的错误是只要健康不要生病,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身体是最真实的,它以无比友爱的方式来提示我:我是错的,我是逞强的,我是要操控的,面对真实和存在我也是无能为力的。
我向身体臣服,我向疾病臣服,我向存在臣服。

《疾病的希望》(摘录)
谁不愿意承受他意识中的冲突,并且对其进行处理,使之逐步得到解决,冲突就会沉入他的身体,变成可见的炎症。每一种感染都是物质化的冲突。被动免疫法优让位于自动免疫法,人们在比较缓和的情境中学习解决冲突策略,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对待严重的冲突——觉悟而非服从现成的规定和禁令。感染=物质化的冲突,炎症患者需觉察:1.在我的生活中,哪一个冲突我没有正视?2.对哪一个冲突我采取了逃避态度?3.哪一个冲突我对自己也不承认?
消除病因不能避免生病,因为疾病十分灵活,完全可以再去找到新的病因,以便继续实现自己;为了显示他的问题,一个孩子会利用父母、兄弟姐妹和老师,而一个成年人则会利用他的伙伴、孩子和同事,外部条件不会使人生病,但人却利用一切可能,让这些外部条件为他的病服务,是病人把事情变成了原因;病人既是肇事者,又是牺牲品。模式很重要,生活中健康、流动的模式很重要。
总结到目前为止所谈的,就是:疾病是一种人类的状况,指明病人在意识层面失去了次序或和谐。内在平衡的丧失会以症状在身体层面表现出来,由于症状的出现会搅乱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迫使我们注意症状,所以症状既是讯息的信号,也是传递讯息的工具。症状会提醒我们面对自己是病人或是生病灵魂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已丧失内在的精神平衡。症状告诉我们某种东西被遗漏了,以前的人会问生病的人:「失去(amiss)了什么?」,不过,病人还是会回答:「我有(get)头痛。」(原注:到现在,苏格兰人还是习惯问病人:「你缺少(lack)了什么?」)现在我们都直接问病人:「你得(get)了什么病?」仔细思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问话│「失去了什么」和「得了什么」│,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这两种问法都适用于病人,任何生病的人都少了某种东西,特别是在意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少了某种东西,那他们就是完整的,既健康又完美;相反的,一旦完整性在某个部分受损,那就「不完整」了,也就是说,不健康或生病了。疾病显现在身体上就是症状,而症状是人拥有的某种东西,所以说「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是其缺乏的表现」,人因为缺乏意识的某个部分,于是有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