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无处,人沉醉--学习《寒食》有感
每周三和周五的彩虹花晨读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享受,就像今天清晨,我们走进《寒食》,领略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妙意境,沉醉其中,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孩子们棒棒的一、微风拂面,沉醉在诵读课程的“仪式感”中
今天天气晴朗,微风轻柔地吹着窗外的杨树枝条,远处的太阳正悄悄地探出好奇的圆脸,我们的晨读课程准备工作开始了。
郝天歌和马晓晖打开电脑,郝天歌和尚文斌把上周学习的《山中留客》、《钱塘湖春行》写在黑板上,我布置好黑板,静待今天的《寒食》开始。
主播老师张莹萍开启直播,让孩子们朗诵《钱塘湖春行》,欣赏歌曲《寒食》。
“仰望天空,直面自然的奥秘;脚踏大地,探寻生命的足迹” ,我们师生相互问好,采用男女生分开读、齐读的方式,开始读“从夏到秋,从冬到春……用每一个被精心擦亮的日子”。
欣赏诗配画,开始诵读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 。
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声鸟啼,很好听,但我感觉孩子们问好、诵读的声音更有一番诗意之美。
二、飞花时节,我们明白了“寒食”一诗的深刻内涵
《寒食》是唐代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诵读起来节奏感强,翻译成白话文也很美。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认真听讲的孩子们理解这首诗,需要知道寒食节的来临。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我给孩子们强调“韩翃”的“翃”、“斜”、“御”等易错字的读音,让孩子们跟着主播老师反复诵读,从而理解诗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孩子们在诵读中,体会诗意,进行诗配画创作。
三、做诗配画,我们用心留住每一次晨诵课的美好
因为昨天孩子们去扫墓了,下午又进行了作文训练,他们实在没有时间提前完成,只好在早上晨诵课上边听、边读、边画……
今天诗配画较好的还有董怡冉,董怡冉说自己已经积攒了十多张美美的诗配画了,说时满脸的自豪之情。我告诉她说,继续积累下去,会是一笔宝贵财富,孩子由衷地笑了。
董怡冉诗配画李晓艳的诗配画坚持较好,在用色和构图上也越来越棒了 。
李晓艳诗配画董家欢和郝欣静是潜力巨大的孩子,也很喜欢画画,她俩也会越来越优秀的。
董家欢诗配画郝欣静诗配画
这节课上,孩子们的诵读声音洪亮,尚欣怡、尚文斌、蔺志峰、郝天歌、李欣……等孩子都表现较好,学习专注又认真。
唯一的遗憾还是班级里的男孩子的诗配画有些逊色,他们喜欢诵读,却在诗配画上缺少自信,比如尚文斌、马帅、胡义斌……
“春城无处不飞花”,吟诵这这首诗,我们在暮春时节沉醉。
愿诗歌常伴!美好永存!
难忘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