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国制造》中隐形冠军的部分
什么叫隐形的冠军?我从下面几个点来说。
Why
不显著,两方面,1领域、2收入
1.领域
张爱玲说爱是低到尘埃里开出的花,这形容爱有点儿扯,但说市场细分却是十分到位。细到尘埃,发现一点点的问题(人类生存,生活,享受的领域),然后去解决它,开出美丽的花,解决到专业到美的地步,不断改进完善,到艺术品的境地。
说白了就是在粒度上的垄断,就和读博士一样,在专业领域接近极限。可能不被大多数认知,但在这个领域,绝对的牛逼!
2.在说收入
这是相对巨头寡头说的,我做个比喻:蛋糕不大,里面就算全是奶油,量也可能及不上一个巨大蛋糕的一层奶油。利润高,但总量放到国家的角度看,不显著。
基于以上两点,尽管是冠军也会被隐形。
What
在每个领域中的中小型企业。
书上总结了他们的七八个共同特点,我就说三个:传承、专注、专业
1.传承
两个意思,家族和持续
家族的好处!我个人认为,所有的手工作坊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经营的,别扯什么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团队!以家族为单位注重的是主人翁精神,也就是对自己负责,自组织,如果不做,就没饭吃。好处就是,想到就可以做到,大家的利益出发点一样,有共荣辱精神。当员工也具有这样的品格时,起码偷懒的会减少,推诿责任的也会减少,长久的人际关系的到建立,归属感也就有了。
持续,我们从小背政治常接粗的一个词“可持续发展”,持续就是这个意思,做什么搞呢?持续的发展,持续的经营,持续的赚钱。资源可持续我们今天开始重视,人才可持续性,我们讲传帮带问题,技术可持续,我们在财政政策上总会有个百分比是用来做扩大再生产、研发的投入的。除去这些,信仰的可持续更为重要,也就是公司战略目标中两个部分,专业的精神,和共同的成长。
2.专注
专注与一个领域的不断创新,不管是累积类的还是革命性的,总专注的态度来对待所做的事情,和读书学习一样,付出多少,总会有收获,这是个虚无的话,但还是要说,有些话,说着说着也就真了,这是给自己员工培训的气质,还有给涉足这个领域的客户的良好印象。比喻一下,一个心思坚定,目光透彻的人总会比一个眼珠子四处乱晃的人给人好感和信任多,有了这两样,继续的沟通和交流才走基础啊!
还有个特别要强调的事情,做对的事,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的多,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谈。
3.专业
这一方面我不得不提及对教育的看法,毕竟人才的可持续性才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石,什么叫专业?用通俗的话把问题解释清楚,并且给出合理,可行,可控的建议,还有持续的评估改良,不断的磨砺自己的特长。
How
终于说到实际的了。。。我这一天。。。从早上写到了晚上!
目标、教育、管理、责任
先说点儿高大上:预取其上必得其中,预想取之必先予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细开来说:
高大上的目标必须有。
没有一朝一夕就能收获的粮食。
最后一句说的是人才!不培养,靠天长,好种子有,不一定能归你,所以啦,花心思选个种子,悉心培育一番,最后,得到能够用的概率要大很多。
怎么做,才能到上面一堆的要求?
机制,
信仰的机制,企业文化的培养,这事儿,楚王好细腰王宫多饿人~领导的涵养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气质。工作环境,定期的团队活动,或者是员工奖励计划,还有子女配偶教育医疗等等的福利,花销不必太在意,收获的是人心和主动服务意识。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主人的状态,而非甩手掌柜。
管理的机制,你要问我到底是扁平型结构还是传统树型机制好,这我可不能回答什么,要思考怎么才能记录优化到合理的程度?沟通效率,执行情况,和达到的程度,这个管理机制要着重想的问题。忽然想到万历十五年,文官系统的管理机制架空了皇权,导致江河日下的悲惨结局,那绝对是精细化管理的极致,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家这样大的一个家族企业,但怎么才能平衡中央想法和执行落实之间的困扰呢?这是中国社会至今都没大想明白的问题,我三两句也说不清。只说我想到的好的管理机制所变现的情况吧,就如农民种地,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但又可以根据大家的需求来调整种什么种多少。
教育的机制,专业教育和学徒制度并行,医学院的方式我还是看好的,也就是说通才作为基础教育,是参考考核项目,但专业的东西,比如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开发的质量与效率,这比基础教育要重要太多了,毕竟人可以不用知道吃的是什么化学物质,但一定要知道吃什么能活着!
Tips
以上纯属个人言论!只代表个人看这本书这部分的想法,不代表这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