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娃的蜕变(117)
序
《山娃的蜕变》,讲述了1998年,在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温州,18岁的文白,一位从没出过远门的山里娃,只是因为有一个梦,受到电视和书的影响,独自一人闯荡温州的一些坎坷经历,让一位懵懂无知的山里孩子最终成为了一名敢想敢做的现代青年。
山娃的蜕变(117)第117章 自小嗜糖时解馋 习惯养成自不防
也许自己经历的还不够多吧,积累的东西有限,脑海里还是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还需要以后花心思去整理、去归纳,再来想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睡着睡着,文白肚子开始叫唤了,这是饿了。下午送完点心,老师母就烧了碗粉干给文白做晚饭,说她晚上有个酒席要去,早早就走了。
文白一下午来来回回几个小时,上上下下上百层楼梯,然后又忙里忙外的收拾,虽然吃了一大碗粉干。这已经三四个小时过去了,腹中早已空了。
这时,文白想到早上还有剩的糯米饭,于是爬起来用碗装了一碗,把锅打开放上一双筷子,把碗放上面,再往锅里倒点水,末了又舀了两勺白糖浇在糯米饭上,盖上锅盖,开大火蒸。
文白从小就喜欢吃糖,小时候,别的菜没有都行,只要有糖拌饭就可以,一来二去,就变得特别淘气,只要菜不合胃口,或者有丁点的辣就不吃饭。
爸妈没办法,为了不让孩子饿肚子,就拿出糖来,每次拿出来都说,糖要少吃,吃多了牙齿掉光光。可文白那时只是个孩子,根本不听这些,只顾自己喜欢就行,差不多是每个星期一斤糖。
当时,村里一小学老师,每周回家爸爸都会让他从村外捎上一斤。老师看到文白就笑着说:“文白,又给你带饭来了。”
对糖的这种痴迷,应该也没谁了!
后来慢慢长大,糖吃的少了。可对糖的那种依赖一直存在,真想的时候,也要去过过嘴瘾。每次花一块钱买那么几块花生芝麻糖,就成了一种习惯。
过了五分钟,文白关了火,掀开盖子,随着热气的升起,饭香夹着糖香扑鼻而来,没吃口水就流了出来。
白糖已经完全融化,均匀的渗透到糯米饭里,让糯米饭更加的晶莹透亮,挑起一口,松软润滑,粘稠里带着甜味,味道棒极了。
没想到糯米饭还能这么吃,一碗糯米饭下肚,文白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当文白嘴馋的时候,即使不饿,只要当天有饭多,文白都会蒸上这么一碗。
为了避免被老师母发现,如果剩的不是很多,就忍着不吃。
有一次,被阿婆发现了。那天,文白正在关起门来用大火“呼呼”地蒸着,热气满屋子都是,就听见阿婆在外面拍门,“文白文白!”
文白当时是手忙脚乱,如果被阿婆发现了,不就完蛋了,赶紧关火,取出来放在一只桶里,拿件衣服往桶上一盖。然后拿出洗脚盆,毛巾往里面一扔,嘴巴里也没停下来:“阿婆啊!等下等下。”
“你在搞什么鬼?”阿婆在屋外质问,文白拉开卷闸门,笑着说:“阿婆,还没睡啊!”
阿婆直接闯了进来,小小的眼睛四处张望着,说:“我在外面怎么听到煤气在烧?”
“哦!我在烧水洗脚。”
“煤炉烧的水呢?”
“都用完了。”文白毕恭毕敬的站在桌子旁,刚好挡住那只桶。
“晚上煤气要关好,这是危险的东西。”阿婆看没什么变化,嘱咐完就走了。
文白长输一口气,这阿婆可把自己吓得够呛。文白边喘着气,边倒水洗脚,后面的桶也没敢再动,担心阿婆杀个回马枪,门也没关。
足足泡了半小时的脚,似乎阿婆是不会来了。这才倒了洗脚水,关上门,开小火慢慢蒸。
一场惊吓,饭也不合胃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