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又是一年街路棚:我的家乡,珍贵岛屿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51人  陈辉创

“艺苑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清《潮阳县志》

昨晚,母亲发微信语音和我说,家乡开始“大老热”了。

出门前,父亲说今年二月的迎神定在初九,而每年二月,是我们贵屿街路棚一年一度展览的时期,这也是每个贵屿人共同的记忆。

当然,儿时的我们,只盯着各种各样的小吃

还记得几年前,晚上十一二点,我爸才叫我一起去街路棚。他总说,这个时候才是去欣赏书画。

我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上认识了“摩肩接踵”这个成语时,第一印象就是我们家乡一年一度的街路棚。是的,从白天到晚上10点,街路棚的热闹,是你难以想象的。

漫步在1.8公里长街上,里面是一个木制搭起的棚架,左右两边沿街店前的牌楼上展览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作品,连续三天三夜,24小时全天候开放,为使展品不受日晒雨淋,露天处用白布搭棚遮挡,俗称“街路棚”。

贵屿街路棚,始创于明嘉靖年间,距今五百余载。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都举行一连三日的传统“春游”活动,模仿苏州庙会的做法,同时展览书画等。

这场盛会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当地人进士陈江、陈洸(即陈南科、陈北科)倡办,历代依附乡民纪念唐代为抵御安史之乱而殉难的英雄张巡、许远“双忠公”的活动,相沿成习。

借图 借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