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IT·互联网人物

马云的“胡说八道”为什么会利大于弊

2016-12-27  本文已影响398人  耳双生

文:耳双生

刚刚看到个新闻标题很是劲爆:宗庆后评马云“5个新”的提法,除了新技术外都是胡说八道。

竟然用上了胡说八道这个词,直觉可见,宗庆后一定很有情绪。

要么是目前他的企业所受的现状煎熬与马云所代表的行业有关;要么是他的个人现状与马云有关,比如一山不容二虎之说。也不知道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吃瓜群众就不妄加揣度。

下面看到的这个标题,更煽风点火,而且连娃哈哈的娃都写错。意在搞事。

接下去的这个标题,也是跟着起哄的节奏,尤其还把董明珠的副作用给强化了。唯恐天下不乱啊!


很好奇,究竟马云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还是提了什么不该提的想法,能让这些江湖大佬在CCTV当着全国人民的面不淡定。

其实他们不淡定,过过嘴瘾倒也罢了,毕竟他们也只是血肉个体,虽说名望很高也与普通性情中人无二。但引发这些个记者都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做文章,变成一种全民大讨论的新闻点,这种群体情绪背后的原因,才值得今天笔墨一下。

特意去搜了下马云的演讲视频,反复的看了2遍。又对照着如下图的文字复述。

纯从内容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不靠谱或者大逆不道。从视频中马云的前后语境和语气神态看,也没有什么与往常有所不同的地方,一如既往的忧国忧民指点江山。也算是对未来大趋势的判断,其实这些个趋势,已经在发生。

比如马云提出的第1点,以我一个在传统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就会很有切身感受。今天刚好公司内部在开会,其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近几年的生意会这么难做?

有人以历史观来看,把时间轴拉长,有一个结论还分析得比较到位:二、三线城市的终端门店状况,前十五年是有人没货,前五年是有人有货,现在则是有货没人。

这个分析说的是个什么意思呢?

1、有人没货的年代:指的是十多年前,人的购物习惯,都是去到实体门店,连逛街带购物消费。那时候开个店,来购物人比较容易聚得到,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来店的流量足够。不过那个时候,好的品牌和产品相对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说白了也是指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很多开店的包括供货的,是坐商心态,坐等顾客上门。

2、有人有货的年代:如此这般发展了十来年,各种品牌各型产品都涌向了各终端门店。俗称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竞争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至少品牌方感受到了变化,需要加大投入,既吸引门店也要吸引消费者,推拉结合。

3、有货没人的年代:就是当下了。货是不缺了,各种力度也给够了,质量品质都上去了,你会发现没有人了。人都去了哪儿?网上习惯的养成也就这么几年,除了电商、还有微商、甚至加上代购...这些人得到了更便利的购物形式的满足,但并不代表线下就没法满足他们。

到了第3点的环境的形成期,就成了马云提出这5点的基础。线上和线下,开始加上物流,形成一种新型的体系。他叫什么不重要,不过马云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就称呼了个“新零售”。很多人不开心什么新什么旧的,还不是零售么。其实人家讲的根本就不在零售这个概念上,而在整个购物业态组成形式的变化上。在实体门店终端上加入了线上的虚拟终端再加入了物流,一起来服务整个购物人群。这样就不存在线上线下之分。

OK,随着这个新零售的成立,新制造就是顺理成章,因为这个里面就会有发生变化,尤其当生产方和购买方能够利用以上融通对接时,你在哪里购物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的需求是否能够形成规模,按需供货。这里的需,有地点、有品质、有兴趣点、有时间、有体验、有服务,全都可以在新零售中找到答案,于是就有了新制造。

紧接着,新制造会分流出很多服务到众多C端个体的新品牌商,他们就是80%的需要金融变革下去服务到的B端。

在这个环节中,数据当时很关键,没有数据这些B和C之间的交流就会难以融合,没有数据金融也会具有巨大的风险。所以第四点也是完全正确,基于以上三点的话。自然而然,他的出第五点,新数据替代旧能源的结论。

写了这么多,无非因为一个新闻引发。成年人的世界中的事情,判断估计主要还在利弊。也许,这5点,站在三位大佬来看,弊大于利。而对于一个普通消费者而言,比如我,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写新闻的也是如此,反正你写的标题党,才能引发我的思考,对我也是利大于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