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前后的调和差别

2022-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沃唐卡

为了能更好地修出成果,我们在静坐前后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称之为调五事: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五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调饮食

咱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比较富足了,不用像古代一样忍饥挨饿导致营养不良,现在反而担心营养过剩,你看看满大街的大胖子小胖子,这都是不注意调节饮食的结果,这样会使肠胃加倍工作,导致气急身满,静坐不得安宁,所以静坐不能太饱,通常要在吃完饭两小时后,再来静坐。早上起床后,洗漱排泄完毕,喝点开水,空腹静坐最好。

二、调睡眠

我们正常人一般睡七八个小时,就可恢复体力,睡眠过多就会精神昏沉,此时打坐效果极差,睡眠过少体力恢复不过来,则心神恍惚,静坐也定不下心来。所以睡眠必须有节制,神志保持清明,方可静坐。若静坐功夫渐渐深入,半夜醒了也可以打坐,坐后不想睡了固然最好,如果觉得还想睡就躺下睡一会,至清醒为止。随着静坐功夫加深,可以坐代睡,这个不能勉强。

三、调身

端正身体姿势,叫调身。调身于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

坐前如平常的行、住、坐、卧都应安静祥和,不能有粗暴举动,如果举动粗暴,则气也随之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以入静,所以坐前应预先把它调和。

到静坐时,或坐床上,或坐凳子上,要使衣服宽松,不要捆束太紧,从容安坐。单盘双盘自然盘坐都行。左手叠于右手掌,贴近小腹放于腿上,然后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端正身体,开口吐出复中浊气,舌抵上腭,由口鼻慢慢吸入清气三到七次,口微闭,再轻闭双眼,正身端正,自然不动。坐时间长了觉的身体有前俯后仰歪斜,应随时轻轻矫正,这是坐时调身。

坐完以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熱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放松两手脚;再以两大指背摩擦生热以后,擦两眼,再擦鼻两侧,再以两手掌擦两耳,再按摸头胸腹背手臂腿足,至足心为止,坐时血脉流通,身体发汗,应等汗干后再随意动作,这是坐后调身,也叫收功。

四、调息

一呼一吸为一息,静坐入门最重要的功夫,就在调息。

息有四相:风相、喘相、气相、息相。呼吸有声音叫风相,呼吸虽无声但急促不通畅者叫喘相,呼吸无声也不急促,却不能安静细长,叫气相。我们大多数人,都犯这三种毛病,这就是息不调和。

如果既能无声,也不急促,也不粗浮,静到自己都感觉不到有呼吸了,叫息相,这是调和好息了。平常时候注意息的这几种现象,为静坐前的调息之法。

静坐时,如果有息不调的三种相,心就安定不下来,要好好调和。要令鼻息出入,极缓极微,长短均匀。也可用数息法,数时或只数出息,或只数入息,从一数到十为止,再从一数起。若没数到十,因走神中断了,就再从一数起。如此循环,时间长了,熟练了,自然能令息调和了。这是坐时调息法。

五、调心

人自出生以来,就是妄念用事,念念生灭不停,所谓心猿意马,最不易调伏。静坐中的究极功夫,就是能否降伏妄心。人在平时生活中,一言一动,都把心意放在体内,不要让它散乱,时间长了妄心自然容易调伏,这是坐前调心。

静坐时,一般有两种景象:一是心中散乱,心神不宁;一是心神昏沉,易打瞌睡。大多数人静坐时都犯这两个毛病。

治散乱不宁,应当把一切放下,把自己的身体也当成外物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专心一念,存想脐下,自然慢慢安定。

治昏沉,可注意鼻端,令心向上,使精神振作。一般晚上静坐,因白天劳累一天了,容易瞌睡,早上静坐一般没这个毛病。

也可用上面的数息法,心息相依,则散乱、昏沉都可避免。

静坐完了,也应当随时调伏妄心,不让它胡思乱想。如果平时生活中也能像静坐时心神安定,则离成功不远了。

以上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际上是同时使用,不能分别用。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724733的莲花生大士唐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