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现实运用
前面的文章介绍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今天来讲讲王阳明心学的实际运用。
人生追求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是功名利禄,有人说是安居乐业,也有人说是用无限的知识充实自己。不论是哪种追求,都需要用心,用心做事才有可能实现追求。
可是有很多人,用心用错了地方。王阳明讲,迷恋美色就一心在女人身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天天在财务上用功夫,这些都不算用心,这叫逐物。
人最应该追求的是天理,天理在我心,也就是要追求良知光明。
打个比方,一只小狗被主人耍的团团转,主人向远方扔东西,小狗只盯着东西,追着把东西叼回来,虽然每次都能叼回来,可累个半死。按照王阳明的意思,小狗最应该盯准的是主人,我们最应该盯准的是良知,而不是那些东西及外物。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光明良知,这其实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只要良知光明,我们就拥有了智慧和道德,就没有什么是追求不到的了。
如何对待“恶”
人生在世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各种各样的人中就有恶人,所谓的恶人未必就是十恶不赦的人,按王阳明心学的观点,凡是那些良知被遮蔽的人都是恶人。
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得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尽量不要揭发他的恶行。
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而是要主动起来,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来不停的暗示: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同时,王阳明心学主张面对恶言恶行时,要保持冷静,非但不要动怒动心,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练强大内心的机会,学会控制内心的强烈情绪。只有情绪不失控,保持冷静,才能正确思考,找到对付恶人的最有效方法。
获得幸福的方法
所谓幸福就是长久的快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获取幸福的方法很多,比如保持乐观的心态,要懂得知足,要有追求幸福的决心并付诸实践等等,理论上这些方法都不错,可实践起来却很难,仅仅以“知足”为例,世上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知足,甚至连这个意识都没有。
人为什么会常常感到不幸福?表面看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或者精神总受到束缚,我们受到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和外物产生了对立,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外物,于是就有了是非好恶之情,一旦我们给外物贴上是非好恶的标签,它们就有了生命反过来干扰你,因此我们常常感到不幸福。
王阳明追求幸福的方法很简单:不刻意。
所谓不刻意就是说好恶全凭天理再无他意,就是不要刻意和事物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外物,让万物按照他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比如你被雨淋成了落汤鸡,不必恼火,因为雨就是要落到地上的,这是它的规律。比如你被别人诽谤,不必愤怒,你不理它,流言蜚语自然会按它的规律慢慢消亡。
要顺应万物而不是和万物对立。风起的时候要顺风走,不要逆风行,你要遵守风的规律。财富、名声、地位,自有它们的规律,你不要给它们加上标签,让它们来指挥你,你不必把它们放在心上,只需要向前努力就是了。
当我们做到不以自己的得失来衡量外物时,我们就不会受到外物的限制和支配,这样就可以关注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安放,达到幸福的境界。
多说两句:王阳明心学不是要你“佛系”
王阳明说“心即理”,说“心外无物”,感觉这些说法跟佛家说的很像,但是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佛家的主张比较消极,不但希望心外没有物,就是心内,也不要有物,佛教中人都是希望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心如死灰、了无波澜的活死人,否则就是动了凡心,尘缘未了。
实际上,王阳明曾对佛家的“心外无物”有过深刻的批评。他说,佛家为了做到心外无事,抛弃父母妻儿,跑到深山老林里枯坐,他们都是胆小鬼,不负责任的懦夫,只知道逃避。
他们恐惧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就离开父母,离开妻子,离开孩子,他们恐惧工作,就离开社会。而王阳明心学截然不同,主张做儿子就用孝顺的心,做父母就用慈悲的心,做员工就用忠诚的心,简单自在。
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自信、主动的学问,它主张“事上练”,也就是在事上磨练,主张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在生活点滴中格物致知,宁静致远。
人生是一场修行,心安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