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不知道穷有多可怕

2018-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findim

每餐是馒头咸菜?买个牙刷还要货比三家?不敢打车太阳下暴走两小时?就算生病不敢看医生?被丈母娘嫌弃?......绝大多数我们经历过各种程度各种形式的“穷”。贫穷的感觉无疑是难受和无力的,但你可能想象不到,贫穷还在改变我们的大脑。

由哈佛经济学家和普林斯顿心理学家合著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一书,用大量的实验和深入浅出的说理揭露了这一事实——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稀缺,贫穷在潜意识层面,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并最终影响我们的行为。它让我们陷入这样一种境地:痛苦不堪却又无力挣脱。 

想不到

穷人比富人“更懂”经济学

说到穷的原因,很多人会提到“不懂赚钱,经济头脑不好”。事实可能更好相反。如果你到超市门口拦住刚刚付完款的顾客,问:刚才你买的牙膏多少钱?富裕的人可能答不上来,而拮据的可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还能告诉你哪个规格更实惠。对于出租车起步价,很多富人可能答不上来,但穷人记得更清楚,尽管他们打车的次数远没有富人多。

假设你办了一张健身房的半年10次卡(可转让),一共花了2000元,单次卡是250元。之后健身房装修升级,单次卡提升到了350块。半年马上到了,你还剩下最后一次机会,你会怎样评价你这次健身的成本呢?A:感觉花了350,毕竟我转让出去就能得到这么多。B:200,我当时买的时候成本就是这么多。

你会怎么选择?经济学的标准答案是A,背后是机会成本原理。跟这道题类似的题目曾被交给富人和穷人分别作答,富人大多选B,甚至还有人认为应该是没花钱,因为早就付过账了,而穷人大多选A。很多研究表明,穷人可能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理想,更接近于“经济人”。

  想不到

我们每个人都是穷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专注红利”。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验:论文或方案面临最后期限要交了,你的效率突然提升了,之前拖了一个月,最后一天完成了40%。这种效率提升就是“专注红利”。不管是缺钱还是缺时间,《稀缺》认为他们都是一种“稀缺”——所拥有的比感!觉!所需要的少(同样是年薪十万,喜欢生活在小城市和喜欢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钱的稀缺感截然不同)。

无论是缺钱、缺时间,甚至是缺社交,这些都是一种“稀缺”,当稀缺控制你的大脑时,你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一处,这种方案让你产生“目标抑制”:除此之外的事情你都不怎么关心,所以效率会快速上升。缺钱的人会对钱财的价值看得更准,有些人表现得更会精打细算;缺时间的人会有更详细的日程表;而缺社交则更能感知别人情绪的变化。

想不到

穷不可怕,穷心态更可怕

但除了专注红利,稀缺将带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最突出的就是“管窥”和“带宽负担”。管窥的表现是让我们忽视哪些长久利益,关注于眼前,比如购买食材,穷人会更多考虑油的价格,而忽视了油类健康;比如时间安排,那些繁忙的人总是关注方案的提交,却忘了好久没运动过。

带宽则像是人的CPU,每个人同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尽管各有千秋,但是如果脑子里东西多起来,谁都应付不过来,就像是再好的电脑多运转几个程序,开几十个页面还要下载文件,你也会发现速度慢了下来。

相信大家都有在临街房间学习、工作的经历:马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偶尔还要传来“煎饼果子来一套”的叫卖,很难集中精力开始做习题或是方案。就算你勉为其难动了笔,解出来的题可能更容易出错,做出来的方案很难得到老板的满意。

而“穷人”心态,正是我们脑子中一辆辆呼啸而过的汽车。更可怕的是,它捕获我们注意力的方式通常是“下意识”的,就像你一不小心走神了一样。就算我们努力集中精力在习题或方案上,心神总是被扰乱。

想不到

贫穷会让人无能

稀缺会造成两个后果:认知能力和行为执行控制能力下降。认知能力就是我们的智力,当我们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无需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控制力作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可以简单理解为“自制力”。

相信你早就听过或见过那些IQ爆表的人学什么都快,而那些自制力很强的人总是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这两项能力突出的人,往往出类拔萃,而一旦你被稀缺控制住,你就可能从天才变成庸才,变得笨、冲动。回想一下,你是否因为没时间而对别人大发雷霆,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呢?

想不到

“脱贫”原来那么难

稀缺状态下的人们还会更容易选择“借用”来应对突发事件,而不去考虑这种“借用”是否合理。前面提到管窥心态,缺钱的人会想立刻获得一笔钱,不管这笔钱是不是有着高额利息;缺时间的人往往会放弃做会议纪要而赶方案,顾不上过了时间要回忆起会议内容可能更费时间;缺社交的人会盲目开始一段感情,不管中间是不是存在谎言与委曲求全,最后反而更惧怕社交。

你会发现贫穷的人更习惯借债,忙的人越喜欢拖延。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可能也没能力)做长远规划,表现得愤愤不平,却又安于现状。面对建议,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你说的我听不懂,算了(认知下降)”,“我的烦心事已经够多了,哪记得了那么多(带宽负担)”,“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已经火烧眉毛了(不合理借用)”,“我想不那么远,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缺乏规划)”。这些综合作用,人要想“脱贫”往往比想象中要难得多。

防控稀缺注意五点:

从富足时开始

“一个月写论文,最后一天写40%”的经历给我们的启发是:早期的资源充沛往往是变相鼓励浪费,最后截止日期临近又造成稀缺问题,所以尽量缩短计划周期,从资源充足时下决定、做好计划。

增加一个“助理”

“助理”可以是一个闹铃、一个横幅,让你忽视的东西重新回到你的视野,也可以是你的健身教练,提醒你要运动了。

警惕借用

为了不让减肥的你经过冰箱时就惦记里面的零食,你压根就不要在超市采购;为了让你养成储蓄的习惯,把余额宝里的钱全都变成定期货币基金。

注意节约带宽

我们会对时间或规划做管理,但是却鲜少对带宽做管理,给生活做减法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秘诀:永远的T恤牛仔裤、请人打扫卫生、减少无效社交。或者更简单的:设置“信用卡自动还款”、“自动储蓄”、“自动续期保险”。

做好长远规划

我们都知道技能提升能提高职场竞争力,那么一定要在琐碎之中抽时间学习;我们都知道锻炼能有益身心健康,那么一定要安排时间健身;我们都知道孤独无可避免,那么可以培养一项兴趣爱好,足以慰风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