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怎么混成珍惜动物的?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的小星_ecae

最近有点喜欢上罗胖的“罗辑思维”了,因为这个节目是音频形式,每期的时长是十来分钟,不长也不短,内容通常也很有意思,特别适合我在下班的路上听。

最近特别有意思的一期节目是关于大熊猫的。   

不可否认,大熊猫之所以变成珍稀动物,最首要的原因是我们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从而使熊猫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导致的。

但是,有人要问了,同样是动物,为什么偏偏只有大熊猫混成了珍惜动物,而其他动物没有呢?是不是也有大熊猫的自己的原因?

面对的这样的问题,好像也没法反驳。并且大熊猫确实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个是大熊猫非常挑食,它们只吃竹子,并且只吃两种竹子,伞竹和箭竹。竹子属于粗纤维,营养含量本来就低,再加上熊猫对竹子营养的吸收率也非常低,只有可怜的17%,所以熊猫每天不得不花差不多16个小时的时间来吃竹子,相当于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吃饭。更可怕的是,竹子这种植物看起来很普遍,但是一旦遇上开花,整片竹林都要死,生活在这个区域的熊猫就要断粮。所以有人说大熊猫这样挑食,简直就是作死。

大熊猫的另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在交配行为上。按理说,任何要繁衍的物种,交配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可大熊猫却偏偏很高冷,甚至是性冷淡。有统计表明,在圈养的雄性大熊猫中,只有不到5%能做到自然交配。剩下的要么靠人工受精,要么给他们放其他熊猫成功交配的影片来助兴,罗胖称之为熊猫的A片~。

一个要生存和延续的物种,如果在吃和繁衍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挑三拣四,那它看起来真的像是在作死。

真的是大熊猫在作死吗?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熊猫这样做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

大家别忘了,熊猫有一个外号,叫“活化石”,这是因为它们900万年前就存在了。而和熊猫同一时代的其他动物,比如猛犸象、剑齿虎之类的,早早地就灭绝了,这说明熊猫的适应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那熊猫为什么一定要只吃竹子呢?因为没有其他动物跟它们抢啊,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选择吗?就算遇上竹子开花,竹林死掉,他们再换一片竹林就是啦。在人类活动范围还没有那么广的时候,这根本就不是事儿。还有,熊猫之所以每天不停的吃竹子,是为了让竹子不多的养分快速通过自己的消化道,营养少,那就靠增加流量来弥补,这很符合经济学原理嘛。

至于说熊猫是性冷淡,那更是误会。熊猫活了几百万年,它们肯定会交配,只是他们交配的条件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动物有发情期,只有在发情期的动物才有强烈交配的欲望。熊猫的发情期在每年的三月,在这个月里,一个区域内所有发情的熊猫会聚集在一起,自由交配,一个月结束后,大家就解散,各干各的。并且交配也不是简单的交配,它们有一整套仪式。比如集体交配的那个山头,不是随便找的,而是有一定距离,目的是让熊猫在交配的路上长途奔袭,从而让内分泌达到合适的状态。到了交配的山头,雄性熊猫还得打架,分出个高下,让雌性熊猫见识自己的威风,顺便在体内分泌激素,为交配做准备。在这整个交配的过程中,它们还允许3岁左右,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年轻熊猫当观众,这样,这些小熊猫在看热闹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交配。

而在动物园里,人们简单地把两只大熊猫关在一起,希望它们能够交配。这显然是包办婚姻,熊猫不吃这一套,并且对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的大熊猫来说,它们没有受过性教育,很有可能不会。

所以,熊猫的生存问题,确实是人类带来的。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缩小了熊猫的栖息地,减少了它们的食物来源,伤害了一部分熊猫。人类发现熊猫数量减少,将熊猫保护起来,貌似对熊猫有好处,实则反而影响了它们的交配和繁衍,反而造成了对它们的二次伤害。

话说回来,虽然大熊猫混成珍惜动物,我们人类责无旁贷。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大熊猫却一成不变地保持着它的饮食和交配习惯,这也是有问题的,不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