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北方》第三十六白玉霜母女
沐静和椰岛晓露相约,一周一次练习,写下我们的南方和北方的风景、民俗、人或事等。文字不争高下,相互成全与陪伴写作最为宝贵。两人单发,链接对方。
《南方·北方》第36篇。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45]。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白玉霜母女是中国评剧艺术的重要创始人和创承人,但是。这母女二人的人生命运颠沛流离,爱情更是异常悲惨。
白玉霜原名李桂珍、李慧敏,1907年出生于河北滦县,父亲李景春是莲花落(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北方的二人转就是从莲花落演变过来的)艺人。
白玉霜白玉霜从小随父亲走江湖唱戏,11岁学京韵大鼓,14岁跟孙凤鸣学唱评剧,常年随孙家戏班在青岛、大连一带演出。
成名后,师父孙凤鸣给她起艺名白玉霜。白玉霜还创造性地在伴奏乐器中加入南胡,在化妆、表演方面也有创新,开创了评剧中的“白派”艺术。上世纪30年代,白玉霜红遍京津一带,被誉为“评剧皇后”。
成名之后的白玉霜被母亲作为摇钱树。1931年12月,白玉霜来北平演出,她演出的《花魁从良》《双蝴蝶》《马寡妇开店》等评剧,深受戏迷欢迎。当时的北平市长袁良爱慕白玉霜,想占有她。他来到广德楼听戏,然后请白玉霜吃饭,白玉霜的回复是“卖艺不卖 身!”袁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一天,白玉霜演出评剧《拿苍蝇》,袁良计上心来。以白玉霜演出的《拿苍蝇》有伤风化,要求将白玉霜逐出北平。
命运并没有就此放弃白玉霜,而是给她打开另一扇窗。从北方逃离来到上海的白玉霜,很快与戏班的演员取得联系,大家陆续赶到了上海,开始在天蟾舞台演出。
期间,白玉霜认识了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著名戏剧家,艺术生涯被推上巅峰。1936年7月,白玉霜主演了评剧电影《海棠红》,轰动整个上海滩。
17岁的白玉霜被母亲介绍给法官做偏室,没有办理结婚手续的同居,在法官妻子的大闹下被迫结束。孩子的夭折,婚姻的败落,白玉霜身心俱疲,越发渴望真正的爱情。
20岁的白玉霜试图用金钱留住恋人,可是男人用着她的钱,心里却满是对她的瞧不起,她再次含泪离开男人。
白玉霜对爱情的心灰意冷,更符合母亲要她赚钱的想法,白玉霜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献给评剧事业。
20世纪末,白玉霜收养小白玉霜做养女。小白玉霜1922年出生于山东,原名李再雯,5岁随父母从天津逃荒到北平。父母没有一技之长,养不活女儿,便将她卖给了白玉霜。
小白玉霜机灵可爱,明眸皓齿,白玉霜让女儿学戏,请天津有名的彩旦李文质给小白玉霜做启蒙老师。
9岁时,小白玉霜就跟随养母白玉霜演出,逐渐掌握了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在旧社会,唱戏的社会地位很低,白玉霜每到一个地方必须找靠山,否则戏就演不下去。当时上海滩是杜月笙、黄金荣等人的天下。
当时上海滩早已沦陷,日本宪兵队认为白玉霜与抗日组织有联系,将她和母亲抓了起来,母女俩都遭受非人的折磨。
尤其是白玉霜,日本宪兵队疯狂摧残她。亲友买通了宪兵队的一个翻译,才将她救出来,从此她落下了严重的妇科病。
戏班子一大帮人要生存,主要靠白玉霜支撑。她拖着病体随戏班在上海、天津、北平一带演出。
1941年,白玉霜患上了子宫癌,在北平一家德国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就出院继续演出。
那时她的下身经常流血,可仍坚持排戏、演戏。
1942年7月,白玉霜的子宫癌已到了晚期,仍坚持在天津的北洋戏院演《闺门劝婿》。戏还没演到一半,她下身的血就流在舞台上。
戏还没演完,白玉霜就被送到医院。1942年8月10日,白玉霜因子宫癌不幸离世,年仅35岁。
小白玉霜在感情上将白玉霜当亲妈。养母离世,将她推入巨大的悲痛中,但这个戏班子要生存下去,小白玉霜将泪和痛埋在心里,开始在戏班挑大梁。
早在1937年2月,小白玉霜随养母在上海演出,白玉霜害怕黑恶势力的欺辱,逃到河北老家避难。可戏班与剧场已签了合同,3天的戏票已经卖出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戏班班主便给李再雯取艺名“小白玉霜”,让她顶替养母演主角。没想到小白玉霜竟唱红了。
小白玉霜随团各地演出,在天津备受欺凌。946年,小白玉霜进天津演出,遭到了地痞流氓佟海山的蹂躏和摧残。
解放后,演员成了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小白玉霜感觉自己活得像个人了,多次感慨落泪。建国初期,小白玉霜因演出现代评剧《小女婿》,红遍京城。1950年她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后来,小白玉霜成立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并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1953年,剧团实行公私合营,小白玉霜加入了中国评剧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小白玉霜艺术的黄金时期,她主演的《杜十娘》《小女婿》《闹严府》《金沙江畔》《朱痕记》等评剧剧目,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她吸收“白派”的优点,又将“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被称为“新白派”。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小白玉霜因为在旧社会唱过戏,遭受非人的折磨。小白玉霜的身心遭受巨大摧残,觉得活着没有丝毫尊严,萌生了解脱的念头。
1967年12月16日,当时的风云人物戚本禹在讲话中,将小白玉霜、马连良定性为反革命,这成了压垮小白玉霜的最后一根稻草。
12月17日深夜,小白玉霜吞服20多粒安眠药自杀。室友发现后将她送往医院,医生说小白玉霜是黑帮分子,拒绝抢救她。
小白玉霜在医院里待了3天,院方没有采取任何抢救措施。
12月21日凌晨,小白玉霜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5岁。室友在处理她的遗体时,发现小白玉霜手心里写有这样一行字:我没有文化,你们还要欺负我!
这是小白玉霜的无声控诉,让人愤慨泪奔。
小白玉霜一生未婚,她走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小白玉霜的遗体火化后,骨灰也没有保留。
1979年,相关组织为小白玉霜平反。在八宝山公墓举行追悼会时,她的骨灰盒里是空的,外面被她生前的一件旧戏服包裹着。
与会人员宣读小白玉霜苦难悲情的一生时,现场哭声一片。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这两朵评剧之花绚烂了舞台,却书写了两个人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