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白话解读《道德经》五十八章(上)
【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白话解读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宽厚,人民自然淳朴。政治严苛,人民反生狡黠。
我们来读这个“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时候,不容易看得懂。但是如果我们来研读“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这句话,就会容易懂一点。
第20章讲:“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从这一句“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来看,谁来察呢?是国家管理者;察什么?察的是这个缺,百姓的缺。缺这个汉字是由缶加夬组成。缶是什么?缶就是瓷器;夬是什么呢?夬就是开口。所以,缺就是瓷器上有个开口,缺口。
我们去观察家里面的瓷器、碗、盘子,往往上面都有缺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家庭里面洗碗、洗盘子的时候,它会相互磕碰,就容易出缺口。
这个缺口到底有多大?我们来划个1/4,没那么大;再分1/4,也就是说最多6%的缺口,还有94%是圆的,是没有缺的。但是我们看到一个碗的时候,就很容易被碗上的缺口所吸引,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人性的特点。我们生命当中有很多本能的东西,包括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去观察他人的缺点,内心做个评判,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想要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之中,不要被别人的缺点所伤害。这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碗的时候,如果这个碗有缺口,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的注意到。这是为了避免我们被这个缺口所割伤。
所以,在生活之中,察缺是难免的,也很可能是有必要的。但什么是察?察察表示苛察,是至察,是只看到人的缺点,有句话叫做“人至察则无徒”。
当我们至察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人你能看得上的,你就很难跟他人相处。《老子》是帝王之学,这一章他是给谁讲的?他是给国家管理者讲的。“其政察察”,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国家管理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如果是察察,苛察老百姓的缺,那么“其民缺缺”。
缺缺表示,越是苛察,其民就是越来越有缺,它会生出各种狡黠奸诈来。那我们就反过来能读懂“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第20章讲“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说明一般人就是苛察。但是圣人到了什么境界呢?到了闷闷的境界。
我们可以理解为闷是宽厚待人,多看优点,少看不足。那闷闷是什么呢?闷闷是只看优点,不看不足。察是很严格,多看缺点,少看优点。那么察察就是至察,至察到了极点是只看缺点。所以,在闷闷和察察的两极之间,发现“其政察察”结果是“其民缺缺”,这是为什么呢?
人心和人心之间,他是有感觉的。当我们对一个人厌恶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放大了他身上的缺点,你只看到了他身上的缺点,你没有看到他的优点;你只看到他做出的不好的事情,你没有看到他对家庭,他对单位,他还是有贡献的。
所以,我们如果说只看某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在生活当中就会对这个人充满意见,那么这种内心对他的不满,对他的厌恶,会在你的言行当中表现出来,实际上内心也充满了一种对他来说是一种负能量的东西。
这就会让他觉得跟你在一起有一种隔阂、冷漠,还有一种无形的别扭的感觉,这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的直觉。加上你对他的言行,发自内心的这种言行,那么他必然会对你有一种反作用,表现为缺缺。
这种状态显然不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所希望达到的效果。那怎么办呢?我们怎样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去改善跟他的那一种关系?从老子的“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来看,我们要看到他人当中的优点、闪光点,他的配合,他的自律,那么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人是很好的。
从从政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原来人民是很好的,国家领导者的内心无形当中就会跟人民的内心连在一起。这样他就会在无形之中凝聚了人民的力量,老百姓就会自然的支持他,拥护他,其民淳淳。
当然,老子讲的是帝王之学。作为百姓来说,我们更有可能的是应用老子讲的“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把老子讲的这个道理应用于修之于乡,修之于家。
比如说,两口子的关系不好,或者家庭当中亲子关系很紧张,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当我们内心本能的想起对方的缺点的时候,那我们就要反过来想一想对方都有哪些优点。我们甚至做到只想对方的优点,而不去想对方有什么不足;同时,我们还要想这种关系中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
那么我相信,这种紧张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会逐渐改善,家庭气氛都会很快的改善。这就是我们要应用到之前讲的无为三要素,无为三要素是“节点”“通道”“能量”。
节点是我们的内心。当我们内心多看他的优点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和他之间流动的能量就是好的能量,是温暖的能量;当我们的内心反感、厌恶某个人的时候,对他发出的能量就是负的能量,是厌恶的、憎恨的、堵心的能量。那么,他对你也会是相同的态度,反过来你就会觉得他对你表现出来的缺点就更加的明显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