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向往与农村的回归
年龄越长,在城市呆的时间越久,越让人觉得归属感越薄弱!这种情愫的产生不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从内心深处随着时间的加持而愈加浓厚!城市,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内心向往;农村,变成了在城里打拼多年后最终的惦念!
小时候,在村办小学上四年级时班里临时转来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白皙的皮肤,乌黑的头发,闪闪发光的眼睛,扎着粗粗的马尾辫,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的到来自带光环,瞬间成为班里的焦点,同时也让我这个班长顿时失色不少。年少羞涩的我在面对漂亮小姑娘时显得有点局促不安,是那种和人家讲话就会脸红的类型。虽然内心渴望与她交朋友,但始终不知道如何跨过那道无形的鸿沟。
短暂的接触后,慢慢克服了自己顾虑的心魔,在某一天突然顿悟,其实不需要刻意跟她找话说,学习上的交流本就不可避免。因为我是班长,有无穷多的事情需要布置、需要督促,更需要通过交流把大家凝聚起来,自此之后内心少了一份惴惴不安,多了一份光明正大。孩童的幼稚在于当你理直气壮地做事时,你会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应当。我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作为一班之长有时过于专断,对于女孩却有一种格外的怜香惜玉。渐渐地熟络后,她跟我讲了很多城市的故事,关于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关于幽静隐秘的生态公园、关于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等等,这些在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了对城市的向往,萌生了逃离土地的念头!
女孩一个月短暂的学习时间结束了,临行前,她向全班同学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去城里做客!短暂的同学情谊并未随着她的离开而消失,零星稀疏的鸿雁传书让我对家乡以外的地方充满了好奇,坚定了必须走出去看一看的的决心!对于城市的向往,也就在那个时候生根落地!
时光斗转星移,在年轮的催促下,一直朝着进军城市的目标层层迈进。从家乡走出去到首都上学,上完学又回到省城,兜兜转转的人生开始了不同城市之间的迁徙。工作的变迁始终无法绕开钢筋水泥浇筑的庞然大物,无论是静静坐在办公室,还是大汗淋漓在户外作业,环伺周围依然是有形和无形的人工建筑。有一天突然厌倦了这种环境,生活中没有了泥土的芬芳,欠缺本源土地给予的自然回归感。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声音冒了出来:“你是农民的儿子,应该勇敢做回自己!”
是呀!城里的生活逐渐让我变得麻木起来,在灯红和酒绿中不断切换角色,经常的酩酊大醉甚至让我忘记自己是谁?酒精短暂的麻醉让清醒后的自己更加痛苦,这难道是我追求的终极吗?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最后总摇摇头不断否定!
随着年龄增长,在记忆中搜寻那些美好的往昔,一次次、一幅幅画面展开总是一群孩子奔跑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光着脚丫卷着裤腿,忘情地呼喊着,大口呼吸着带有泥土味道的空气。关于城市的美好记忆少的可怜,或许是先入为主的记忆效果,或许是在钢筋水泥中获得的幸福感并不深刻,这部分城市记忆成了人生的一段空白!
被包围在钢筋水泥筑起的牢笼中,想按照本心寻求自我的世界,却被生活死死困住,不敢大声呼吸,生怕一个不经意就会前功尽弃血本无归。在无数个夜里,试图点亮前面的灯塔,隐隐约约看到一处老宅,门前站着一个老人在不断招手,并大声说到:“孩子,累了就回家歇歇!”我一时语噎,眼睛感到一丝酸楚……
时常想着退休后的回归生活,在院子的菜地种上四季可食的蔬菜,用扒犁定期松土施肥;种一些观赏的花草,做到春天发芽,夏季绽绿,秋天绚烂,冬季凄美;养一些小宠物,让它们在大院子里肆意撒欢释放本性;一群老友围桌而坐,国粹支楞起来,浓茶美美地嘬上几口。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心灵回归,从土地里走来,再回归本源,让躁动的心宁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