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生活自由写三有斋

2019-06-16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23人  阿蓬阿霞
2019-06-16

今天打开微信,微信圈被“父亲节”的文章刷屏了。

实际上,这样的舶来品“节日”,许多人连是咋回事也没弄明白呢,发发文章不过是跟风。或者说,不过是借机表达一下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尊重和敬爱吧!

老实说,个人不太赞同外来文化的入侵,但文化融合在这样一个讯息发达的时代又格外显得其速度之快和方式之多,已经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我也未能免俗,一大早给老父亲打了个问候电话,没有想到电话那头传来老父亲哈哈大笑的笑声,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得意和满足,老人家说,昨天燕子(与父亲同住的小妹)还说呢,今天姐姐会给你打电话。果然就接到你的电话了。不过,什么时候有这样一个父亲节的呀?


电话里不便对老父亲连篇累牍的解释,就想到干脆以此为题,形成今天的日更文章吧!

其实,1972年美国总统才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至今不过40多年时间。

近几年大家稀里糊涂跟风过节,还振振有词辩解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云云。对此,我既不想以批评的态度对待之,因为对原本就没有原则性的对与错问题,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会采取包容甚至随同的心态去对待。

当然,我更愿意认同八月八日这个父亲节。


有资料说中国早在1945年就正式设立全世界最早的父亲节,相较于美国父亲节的设立,中国的父亲节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正式设立时间也比美国更早。

中国父亲节是每年公历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谐音“爸爸节”。探究其文化意义,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纪念文化的意义: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举行庆祝活动。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父亲节,政府对这份请求十分重视,特地开会讨论并正式确定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父亲节。

二是文字文化的意义:八月八日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文字发音的谐音“爸爸”,八八节即爸爸节,既有创意又顺口,简单好记又响亮。

三是中华孝文化意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孝文化一直弥漫、浸淫在中华大地;孝之思想、理念、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8月8日与中国悠久传统的敬老节日“99”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据了解,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父亲节。

俄罗斯的“父亲节”是每年2月13日,德国的“父亲节”是每年5月31日,韩国的“双亲节”是每年5月8日,巴西的“父亲节”是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澳大利亚的“父亲节”是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日……


虽然在物质丰富的年代,“生活要有仪式感”这样的理念被大多数人赞同和接受,但却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仪式感”光鲜的表面上。而要真切的领悟到“节日”的内涵和意义,并遵循于现实和自然,落实于细节和实践。

即便没有“父亲节”,即便没有人特意去歌颂“父亲”,但父亲们仍然会有宽厚的胸怀、厚实的臂膀、慈爱的目光和不惧失败的勇敢!

父爱如山,母恩似海!

感恩父爱,不止在父亲节!

2019-06-1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