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探索-ico项目区块链社会学区块链研究

东印度公司的启示:社会化众筹和ICO

2017-10-09  本文已影响585人  沛文沛语

井大:其实大家对西方工业文明还没有了解透彻大家关注到了西班牙,英国的军事强权崛起但是没有关注威尼斯王国,尼德兰王国(荷兰)在金融技术上面的突破尤其是荷兰的两大发明一个是复式记账,一个是有限合伙企业

沛文沛语:吴军在《文明之光》里面有提到荷兰人创办的现代贸易体系,公司制度

井大:你必须明白,西方的崛起,是军事 金融没有金融的支持,军事不可能得到这么快的突破和壮大所以中国现在这两方面,都是短板

沛文沛语:这么说大概明白了,当时看吴军文明之光的时候,也在想中国历史上军事强大如蒙古人铁骑这样,但是为什么没有像荷兰人这样称霸全球

井大:其实你理解ico,就理解了当年的有限合伙降低了普通人投资商业公司的门槛

沛文沛语:还真是啊,没想到这个层面

井大:而复式记账,又在制度上保障了投资人可以明白公司财务运作类似于现在的区块链的不可篡改记录

沛文沛语:荷兰人的契约精神确实值得敬佩!400多年前,有一首商船在北极遇险,直到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全部冻死,饿死,也没有动商船上的这些可以救命的物质。

沛文沛语:是啊,所以我当时就在想,这种依靠精神文化是很难复制的,怎么把这种交易制度固化到技术里面?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区块链,后来知道区块链就逐渐打开了一扇门。井大这么一说就更通透了

如果要问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个,答案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英国,而是荷兰。荷兰在独立运动开始之前,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并非像西班牙或者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那样来自于王权,也不像阿拉伯帝国那样来自于宗教,而是来自于市民。荷兰虽然也选出了自己的国王,但是各个城市相对独立,而且城市由包括商人在内的市民管理。

在脱离西班牙统治宣布独立之前,西班牙是荷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自从两国开战以来,西班牙对荷兰进行贸易封锁,荷兰人的财路就断了,而荷兰这块地方靠自己的资源和物产又无法养活自己。俗话说得好,穷则思变,对荷兰人来讲是“困则思变”,既然选择了独立,市民们就只能全力自救。当时,荷兰的航运业已经颇为发达,但是仍局限于欧洲本地,他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学习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直接和东方开展贸易。荷兰不缺好的水手和精明的商人,所欠缺的就是进行远航贸易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而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荷兰并没有多少钱可以投资远洋贸易,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藏富于民的国策,因此市民们还是很富庶的,于是,荷兰人发明了一种集资的方法:由市民们出钱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参股的市民就成了公司的股东,将来从公司的利润中分红。在当时荷兰的首相、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伯爵(Johanvan Oldenbarnevelt,1547—1619)主持下,荷兰成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股份公司——东印度联合公司(不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或大航海时西班牙那种几个人凑钱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它面向全社会发股票融资。因此,东印度公司是现代公司的始祖。荷兰市民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就这样,积少成多,很快凑足了600多万荷兰盾的本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公司将这笔钱交给一些愿意冒险的商人与东方开展贸易,并承诺给投资人发股息。这样,公司的股东(市民)和经营管理层(愿意冒险的商人)就分开了,这种组织形式很像今天的上市公司了。而在东印度公司之前的有限责任公司里,股东实际上也是管理层。除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外,东印度公司在历史上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司,不仅过去不曾有过,现在也不可能有了。首先,它拥有很多只有国家才有的特权。当初,为了支持该公司,荷兰政府发给它一纸特许状。有了这份特许状,东印度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并且代表国家和他国缔结条约。其次,它的股东,或者说股民数量非常庞大,就连当时一些有钱人家的仆人也持有该公司的股票。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有点像一个全民的企业。《文明之光》第二册P53  吴军

《文明之光》

熟悉ICO的同学是不是感觉这种制度创新和ICO很相似呢?

从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来看,是因为荷兰需要一个远洋船队,而筹建这个船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资金又不是依靠国家能够满足的,荷兰没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的王权贵族来做财政支持。对于屌丝创业者来说,国企央企以及成规模的大企业就是王权的亲儿子可以拿到很多支持。创业团队的CEO和荷兰船队的船长,基本是同样的角色。除了勇敢和激情,以及自己对某个领域独特的判断,别的一无所有。他需要原始资本来把这种软实力转化为财富。

IPO依然是为权贵服务,不是为屌丝服务,虽然屌丝可以去购买股权,而全世界真正的股票交易所就两个半,英国,美国,德国算一半。这个在后面会再讲。再来看看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是怎么产生的?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则不同,他们所追求的是长远的买卖,在公司成立的头十年里,东印度公司并没有派发股息,而是将全部的利润投入到扩大对外贸易和修建基础设施上,他们在世界各处修建码头、仓库、船坞,同时大量造船,扩大船队规模。在确立了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后,公司在成立的十年后支付了第一次红利,然后每年都向国民和政府支付高额红利。在世界历史上,人们的所作所为不断地证明着一个真理:一个维护少数人富裕的国家,虽然可以强大一时,但是很难持久。

说到东印度公司的分红,读者可能会有个疑问,荷兰人为什么能容忍十年不分红呢?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觉悟高和有远见,这两条是根本靠不上的。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荷兰人发明了一种新的资本运作体制——他们于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只要愿意,就可以自由交易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这有点像Facebook和阿里巴巴在没有上市前,公司内部员工可以交易股票一样。荷兰人就这样发明了今天的股市。在没有股市之前,资本的获利除了靠股息,就只能靠放贷了,而基督教又不允许放高利贷(这成就了犹太人的银行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欧洲王公贵族的钱并没有很好的渠道进行保值或增值。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股市,于是国外大量的资金也涌入荷兰,荷兰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四百多年前,人口近200万的荷兰,居然有了上千名正式的股票经纪人。1625年,荷兰的移民在大洋彼岸的曼哈顿岛周围建立起他们的新家园,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最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今天这个城市叫做纽约,取义于“新约克”。

荷兰写实画家维特(Emanuel de Witte,1617—1692)笔下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反映了当时股票交易热闹的情形(收藏于荷兰鹿特丹布尼根博物馆)

这种股票交易制度的出现源自于人们对手上所持有股份变现的需要。

我们说ICO非股非债,那持有ICO的币获得收益到底属于什么权益呢?我个人定义为币权,只是在“王权”社会,币权是被统治者垄断的。币权是否能够保值,不是持有者能够决定的,这就相当于币权的对应的财产权的一部分是被剥夺的。

当然,在现代国家里面,权力总是,出于维护秩序的名义来为市场做各种各样的限制。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只有企业有了持续的盈利之后才可以申请上市,而这对于一个仅仅有核心技术或者有商业构想想法的人是直接排除在外的。也就是掌权者出于道德光环(我为你好)的需要,直接掐断了你犯错的可能。这就跟航海家一样,皇帝告诉你,你去航海一定要有大船(大企业)才能出去,肯定回不来,肯定要沉船(失败)。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给了看似散兵游勇的英国小船。谁又知道一个自然环境那么恶劣的荷兰最终会从边缘崛起统治世界呢?不在一个范式的人很难沟通,往往鸡同鸭讲。至于权力和资源富足的创业范式和资源匮乏的创业范式,两种人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在ICO被禁之后,这个体现为草根创业者对一刀切监管政策的不满。和历史上禁政策,民情愤慨是一样的。且不说下海是否会淹死,连下海的机会都不给,很多人是不甘心的。

很多人说很多利益团体,屁股决定脑袋,这更多是一个道德判断,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他不相信另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范式来做事。

创新来源于限值,荷兰的创新来源于国家财力不足的限制,ICO的创新来源于金融被权力主导的限制。

马云说,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创业者因为相信而看见。这大概就是两个范式群体的认知最大差别吧。而认知的差距就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回顾历史,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待创新事物的发展,相信从罗卡尔角向西出发也会到达富庶的东方王国

罗卡尔角的日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