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

设计师:错过金三银四,我愿意用一辈子去面试!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101人  小肚皮的皮

这是一碗鸡汤,也是一位求职者的心路历程

三月过去了好几周……

时间变得慢慢的……

这里的时间,指的是面试时间……

还记得,年后回来上班, 看到主管每天忙前忙后的去面试。有时候一天面7,8个, 自我介绍的时间都省去了。她说直接看作品, 作品OK就继续聊, 不行的话,直接pass。我想,那段时间, 不管是,面试者, 还是面试官,心里都是浮躁的。

两个人的角度, 都是想在这个黄金时间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或者人。可是,这真的能够找到吗?就像在琳琅满目的集市里,除非这个摊位的产品和装饰特别吸引你, 你才会很喜爱,而其他的,你都是挑最便宜的购买。又或许,你挑到自己喜爱的之后, 不到一个月,突然觉得不适合,可是,三月已经过去了。

在这之前, 我没有想过要离职,等到我离职的时候, 已经4月底了。这个时候,面试机会已经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boss直聘和拉钩上,投了简历, 或者闲聊了几句以后 ,就没有下文了。

大概,等了一个星期,突然接到了一个面试通知。然后,我就抱着电脑扛着几个G的作品赶过去了。这是离职后的第一次面试,而且算是一家大厂,我很重视,以至于有些紧张。

必不可少的开场白,就是自我介绍,从最近离职的这家到你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一次的项目和作品, 都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你负责的是哪部分的设计, 这个项目结束后, 你的设计心得是什么。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那些很繁琐的年度总结, 但是,当你聊起来的时候,自己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这些年,我都是这么过来的啊?

这也是我第一次对自己三年的职业生涯进行反省。 我一五一十的向面试官述说, 我这几年的经历,那一瞬间, 有一种在向多年未见的老友倾诉心事。并没有感受到紧张和自卑。

接下来, 就是作品的展示, 从上线产品的界面展示,到成套的插画动画,再到掏空你电脑里几个G的作品练习。几乎每一张,每一帧,对方都有问你设计思路和想法。从排版的间距,字体的大小和颜色,再到动效的落地实现和每一页之间的交互逻辑。每一个细节都问的很详细。虽然中途遇到一些质疑,心里有些胆怯,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讲完了。

距就这样,我以每秒几百个字的语速,讲了1个小时后,接下来就是面试官的showtime了,像极了高中时候老师讲考卷的模样,面试官针对你刚刚描述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进行一一的点评, 有排版的错误, 有交互的错误,等等。我想每个人都一样,在这种场合下, 听到对方挑了一大堆你的错误,心里肯定很羞愧和难受。况且, 对方是大厂的设计老大。 这个时候,除了主动承认错误和提出日后改进的决心, 我再也想不到任何词去面对这些评论。就这样, 整场面试过程进行了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虽然,offer应该是黄了,但是,与其说是面试, 不如说是上课, 整个过程学到了很多, 我也记录了那些需要修改的作品。后来仔细想想,我用短短面试的时间,学到了大厂宝贵的设计经验,也是值得的。此时的斗志消灭了失望。 

要不是, 过了金三银四, 我想,对方也不会跟我聊这么久吧。调整好心态 ,紧接着,第二天,又是一轮新的面试之旅。

同样是上面的那些流程和面试时间,只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产品总监告诉你, 他们这个APP急着上线,所以希望你5天时间完成一个APP里面的几十张页面, 并且希望你能够通宵5天……

撇开工作时间(这个最坑爹的点),我不能否定的是, 从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我看到了初创型企业的浮躁和不安,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焦虑。如果,我是那个三年前,刚来上海急着找工作的毕业生,我可能会妥协,会接受他所谓的,通宵5天将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感。但是, 我清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我不想做一个忙忙碌碌没有灵魂的求职者,以前听一位很敬业的老师说过,有些人从事教师职业是为了谋生, 有些人是为了学生。我不想把自己变成谋生的机器,只是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第三天,面试最忙的一天。从早上10点,到下午5点,中途几乎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连续面试两家。

先来讲讲第一家吧。这家,是做早教类的产品,工作的环境,有点像是在幼儿园里上班,那种愉快的气氛和孩子的童真,给你很强的代入感,心情顿时也轻松起来。 进入面试环节,最开始我以为对方是一位很亲和的姐姐, 对设计的理解最多,也只是停留在早教类产品。

可是, 人真的不能轻敌啊跟大厂的面试流程不一样,之前, 她是等我描述完作品以后,再挑刺儿,但是现在这位, 是在我讲的过程中, 我每说一句,她怼一句。这个过程中, 我并没有觉得反感、自卑和羞愧。反而脑子里蹦出了更多的灵感和想法。 就像一场小型的一对一辩论赛,我们聊的过程纯属思维的碰撞,而不是据理力争谁对谁错。 就这样“吵了”一个半小时后,对方停下来了, 对我说, 我刚刚怼你的每一句 , 都是想知道你设计思路和出发点,想知道你在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做的。其实最想确认的是, 这个作品是不是你做的。

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很经典,特别是下面的这些:

“你不要看到网站上那些设计风格排版好看的作品后,就盲目的套用到你改版的作品中去, 既然你已经分析过,你的用户群体是40-60岁的人,你有没有考虑过, 这样改版,你的用户会不习惯?”

“ 的确,现在线上版本长成这样确实不好看, 但是它不影响你的用户操作。”

“ 你也只是站在你的角度,去把这个产品改版的年轻化了点, 以后,你再跟别人面试的时候,描述这个作品时,要讲清楚, 你是基于多少年龄段的用户去改版的。”

“ 如果你要借鉴别人好的作品,那么请超越它,不要和他做的类似, 或者说弱于对方,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还不如不改。”

最后,我告诉她,我很喜欢跟她交流的过程和她管理设计师的方式。 她说:“ 如果,你想加入公司,仅仅是因为我这个人,而不是因为, 你对公司这个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觉得你不适合我们这个团队。 人,是需要长期相处的,我也不能管理你一辈子,所以,你还年轻,需要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这句话, 听起来像是面试官通常否掉一个人的语气, 但是给我的感触真的很大。 

从找UI工作以来,每次, 我都是抱着有工作,有工资就去做的心态, 并没有从内心深处出发,去定位自己到底喜欢设计哪一类的产品。 大厂虽好 ,但是有些人是冲着大厂的名气, 有些人是满怀着热血和情义。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些日夜加班,在产品,运营和技术 催生下来的产物, 我们甚至都不愿去多看一眼。 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灵魂和爱注入进自己的作品。所以,在面试的时候, 别人才会看出,你的作品集和你的上线作品,哪个是“亲儿子” ,同时也代表了你对工作的态度。

面试,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直面错误, 不断接受打击,不断跳出自己看自己的过程。有人愿意给你指出错误,是一件好事, 只有真正对你感兴趣的人, 才愿意跟你聊这么久。 不然的话,她也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 

很多时候, 我们都处于“知识诅咒”的状态(解释:知识诅咒—— 当我用手指,在桌子上敲击一段音乐的时候,我以为你能够猜到歌名,其实只有我一个知道答案。)与其说这种情况是瓶颈期, 不如说这是一种知识诅咒,所以,我们要试着逃出这种诅咒, 跳出自己看自己。不怕你不懂, 最怕你满脑子里都是标准答案。 

还记得,大四那年,刚考过英语6级的时候,老师很严肃的对我说, 你以为你这一生的英语考试, 就此结束了吗?将来的路还很长,工作会很忙,读大学时,明确的目标是考试,参加工作后, 人之所以会变得迷茫, 是因为再也找不到学校里的那种条条框框。

你同样可以去考雅思、托福, 而你并不用出国留学。只是单纯的一个爱好。因为在这种备考的情况下, 你没有升学的压力, 纯属是为了兴趣。 就像打游戏一样, 你会为了通关去赢更多的分数,给自己带来成就感。 

所以, 错过,金三银四,我愿意用一辈子去面试。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代价很大。 但是,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当你觉得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如去面一场试, 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去重新认识自己。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

越努力  ·  越幸运

源文转载公众号:行设视觉      

作者:Shijingkun

推荐阅读:

设计师,你的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设计师的升级之路: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