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养方式

2022-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兔子老鼠马

通过百度,看慕课和看《家庭教育学》《家庭教育社会学》这些书,关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很多种的分类。(有必要参考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发展心理学里的有关章节)

提得比较多的是美国鲍姆林德的四种类型观点。

慕课中还把父母的教养方式简单分为积极的教养方式和消极的教养方式两种。这两种教养方式,对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策略)有不同影响!他们分别可能对应的是建设性的解决能力,破坏性的解决能力和攻击性的解决能力。

有些中国的专家把教养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型,民主型和散养型。

樊登在一个视频中讲到了三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和放任型(和忽视型进行区分)。他认为,权威型是最好的。权威型主要是说理和培养价值观,专断型主要是体罚,各种限制,各种规矩,放任型看似开明,实则不作为,但它比忽视型要好很多。

无论哪种分类,大概都涉及那四个指标(两个维度):反应性,情感性,控制性,有无要求。

而有的观点指出,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不能只关注心理学的层面,还要关注社会层面。所以讲教养方式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要看自己如何取舍材料。

除了父母的教养方式,还需要注意《新家庭教育论纲》中提到了一个隔代教养的方式,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教养方式,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讲:1,对于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人生下来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需要经社会化。这里面应该要谈到依恋的理论,只有在和父母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安全的依恋,有了稳定的课题,才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信任。

2.对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解决问题的风格策略都比较类似。

3.家庭心理教育学里提到了儿童的内化问题。内化里涉及到了心理防御机制!也就是他所说的心理游戏!

其实从一个更宽泛全面的角度可以讲到家庭教养对儿童的影响是四个方面,即知情意行。首先是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对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影响,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和对行为(如处理问题能力)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李燕教授主编的《家庭教育学》(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就从五个阶段分别讲了父母教养方式对这几方面的影响,前四个阶段可以算是对儿童的影响,后一个阶段是对成人的影响。就可以不讲。

第一个阶段是初为父母阶段,0到3岁,第二个阶段是学前儿童阶段,3到6岁,第三是初为小学生,6到12岁,第四是青春期儿童,12到18岁。

不同的教养方式应该对应一个具体的家庭或者电视剧中的家庭,让听者有更直观的体验。

也可以引入家庭教养方式的量表,或者一些投射性的问题,给听者一个客观了解自己教养方式的工具。

介绍教养方式及影响之前应该有一个所谓的盖帽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追根溯源。

父母为什么选择某种教养方式,首先取决于他如何看待儿童,即儿童观。要把儿童当作人平等的对待,当做成长中的人,会出现很多问题,当成要独立生活的人,而不是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还取决于他的人才观。我们要相信,成才不止一条路,人各有异,不是千人一面,百年树人不是一朝成长。

最后可以归结到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社会化,而现在,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是两代人共同成长。从这个角度上看,什么教养方式不仅影响儿童,还影响家长,甚至影响整个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