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做人的逻辑是什么呢?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最底层的基因密码除了寻求传承外,更多的是在寻找确定性。人人都厌恶风险,产品的使用,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就会觉得安全,觉得可以依赖。如果突然变得不确定,就会有被伤害的感觉。
梁宁举了她自己的例子,她和一个合伙人打算做一个母基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连第一笔钱都筹齐了,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她对合伙人的关系没有确定感,关系可能止步于利益结盟。但是母基金周期比较长,最少10年,这十年中间肯定有各种的冲击和不确定,彼此的价值和利益的认定,一定会有分歧,没有稳定的关系,这种合作及其脆弱。
马云的组织观:
三级组织是共同规则。一般的公司职员、学生、生产线的工人、军人、犯人都是共同规则管理。
二级组织是共同利益。平时管士兵是共同规则;打仗要攻城了,谁先进城有赏,这算一种共同利益。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共同规则;老板和股东之间是共同利益。
一级组织是共同信仰。共产党的故事,就是有信仰的组织。
顶级组织呢?是至情至性。
所以说,产品是否符合点线面体的大趋势,固然是大成的标准;但如果你无法持续输出确定感,无法让人依赖,其实连小成都达不到。
其次是依赖。依赖是一种真实的长期关系。
所谓“完美的产品”“极致的产品”就像“完美的人”一样,只是一种追求,但世上并不存在。 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对方要的那个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对方是否还依赖你,这才是关系的关键。就像我们对我们的父母,当我们不依赖他们了,即使千恩万谢,也是会离开。产品和用户之间也是如此。
做产品是要求判断客观条件和机会、盘点资源、按照用户体验的方式,有层次地整合起来,向世界交付价值获得报偿。
是否大成要看宏观,需要依赖机会、环境、势能;中观是各种商业套路,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成为一个熟练工;微观体感则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一个产品只能在被动中,默默把握每一个微小的主动机会,在每一个接触的瞬间,每一次的交互里,让用户顺畅地深入下来。
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我们真实地感知每一个微小瞬间,临在当下,做自己真实能做到的,用心去做,人生一样有意义。
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做你有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