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善读「论语」《论语》学习

善读「论语」4.9:奢求衣食非向道,淡处约乐是安仁

2018-06-12  本文已影响85人  善氏

「里仁篇第四」9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一个有志于实行仁道、但却讲究吃穿享用的为政者,是不足以与其议政的。”

【注释】

“士”既是官的总称,也是读书人的总称。这里应当是指官的总称,也就是指为政者。

“道”即儒家之仁道。

“恶衣恶食”是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用以形容生活简约朴实。也作“恶衣菲食”、“恶衣粝食”、“恶衣蔬食”。

“议”,谋也,指论事之宜。这里应是指议论政事,如《韩非子·五蠹》中的“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和《礼记·闲传》中的“大功言而不议”等。

【评析】

之所以说本章的“士”是指为政者而不是读书人,“议”是指“议政”而非“论道”,是因为并非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如颜回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弟子三千,恐亦不乏“志于道”而仍“耻恶衣恶食者”。这是彼等因不重德而“学则不固”的表现。孔子办学,难道不正是要与此辈论道而施以教化?怎能说“未足与议”?若谓彼等不肖便“未足与议”,则仪封人所谓“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又将何以处之?

况《论语》万言,无非论道,而学《论语》者,自古至今何止亿万,岂皆不耻恶衣恶食者?故“士”在此非指读书人而指为政者明矣。既与为政者“议”,那自然就是政事了。政也者,正也。道在其中矣。故议政,即是论道。

士当以道存心,藉出仕以行道,非为谋个人生活之安富尊荣而求仕。若其人仍以一己之“恶衣恶食”为耻,则“未足与议也”。因为“道”关系天下后世之公,“衣食”则属一己之私。其人既不能忘情于一己衣食之美恶,一旦大权在握,就不免做出贪赃枉法、谋求私利、贪图享乐之事,岂能全力以赴地为天下后世作大公之计?此等人纵“志于道”,亦是虚妄。因其道心不坚,极易被名利所惑,虽为政亦难得其“正”,故“未足与议也”。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若为政者耻于“恶衣恶食”,其一旦掌权,就很可能会耽于享乐、靡费公帑,“节用”也就无从谈起。

2012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元,2005年即已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今年是2018年,公款吃喝开支发展到什么程度,普通民众已无从得知。

那么,“志于道”而不耻于“恶衣恶食”的为政者在中国到底有没有呢?当然有。大约2200年前的汉文帝刘恒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穿草鞋上殿办公,龙袍也打补丁。当了23年皇帝,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他用自己的行动,模糊了帝王和“人民公仆”的界限,与后世那些讲究排场、铺张浪费、鱼肉百姓的“人民公仆”相比,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

本章言浅意深,宜深思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