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型肺炎,有多少人越活越「胆小」了?

2020-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吴益军子

还记得,非典蔓延时,我在疫情最重的北京读书。那阵子,我一天天该干嘛干嘛,跟什么事都没似的。

这会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了,我正在安徽农村过年,犹豫着要不要把回北京的票给退了……

 1.

为什么不想按时返京?我给出的理由是,不能给北京人民和北京政府添麻烦;够冠冕堂皇的,对不对?

可是呢,内心里,我是觉着这回京的一路上会遇到很多陌生人(从哪来、接触过谁、有没有感染,什么都不知道),不太平;再加上北京人口密度大,感染的风险也就大了。相比之下,还是老老实实窝在这偏远的小山村,悠闲,自在,安全。

说白了,我是怕被传染。问题是,十好几年过去了——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我怎么还越活越胆小了?

 2.

在我的想象中,如果我被传染了乃至死掉了,会怎样?那好比我睡觉还没睡饱就被谁谁谁嚷嚷醒了一样,肯定会发脾气的;又好比追剧追到一半剧组歇工了,等着它更新,恨得牙痒痒。

虽然从表现出来的情绪能看到些差异(愤怒、焦虑、恐惧),但是底层的神经活动是一样的——紧张。

因为紧张,我每天都特关心武汉的疫情、医院工程的进度、网络上的情绪……

 3.

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紧张」,是怕死吗?思来想去,我觉着吧,并不是怕死,而是我的生命中还有我看重的事情没有做或没做完(待出版的书、筹建中的工作室、刚有头绪的生命理论……)。这个时候我要是嗝屁了,我的生命就「烂尾」了,这是我无法接受的。

这如同我——当然也包括我们很多人——无法接受睡觉被打搅、故事没结局。

这意味着,对于「未完成事件」我们迟早都是要给一个交代的,免得被祸祸。

 4.

说到这儿,我们一定会想到许许多多「无所畏惧」的人。他们真的不怕死吗?

在我看来,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彼时彼刻某些因素(比如,有的人因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无所畏惧;有的人因为责任、使命、担当,舍生忘死,无所畏惧)催熟了他们的生命,他们就如同被催熟的果实高挂在枝头上,迈入了新的阶段。

这个时候——我是说这个时候、也仅仅这个时候——死亡让生命有「香气」。

 5.

死亡,对于每个生命来说,都是礼物。只是这个礼物何时签收呢?有些讲究。

我看,没有谁会贪生怕死,所谓的「贪生怕死」不过是觉得还没到死的时候,要是死了难免会不甘心。

为什么很多意图自杀的人自杀时会突然犹豫起来了?多少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6.

既然说到自杀,这里啰嗦一句:有的人自杀显得特别干脆、决绝,为什么呢?

我猜,要么是他们的生命真的很完满了,没有「未完成事件」在牵绊;要么是自杀能给「未完成事件」画上一个句号,比如自杀能达成他们报恩或报仇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