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系统的工作流

2023-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Easen的卡片写作人生

在《打造第二大脑》一书中,宏观总结卡片笔记系统,可以简单分为4类工作:

抓取、组织、提炼、表达

抓取

所谓抓取,就是抓取信息,之所以不叫输入,是因为抓取的动作,有挑选之意,不是所有的看到的信息都被抓取。

写卡片很容易,但是写一张有用的卡片却并不容易,然而恰恰是“有用”才是我们维持卡片笔记系统存活的关键,如果我们抓取的所有的知识,都在日后无法使用,那么卡片笔记系统就会变成知识坟场,我们很快也会失去记卡片的兴致。

想要卡片笔记系统持续发挥作用,在抓取知识的时候就必须遵循“有用”这个标准。

“有用”最直接,也最能获得反馈的标准就是,现在记录的这个知识对我现在要解决的某一个问题是否有帮助。费曼随身常备十二个开放式问题,每当学习到某些新发现或新技术时,他就用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个测试,观察它是否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启发。每隔一段时间,费曼就会获得一些突破,不明就里的人们则会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他一定是个天才!”

我们也可以能像费曼一样,常备一些问题,在获取知识时,也对照着问问。

组织

所谓的组织,就是有条理的给卡片笔记做分类,合理地给卡片笔记摆放位置,以便未来更高效提取。

给卡片笔记分类最差的方式就是以书籍、作者的分类,或者以历史、地理、建筑、医学等主题的分类,又或者用图书馆的“杜威十进分类法”,这些分类只会让笔记更加割裂,阻碍知识之间形成连接。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难题,基本不可能只用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该过分区分学科。

最好的分类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分类,比如PARA体系(项目、领域、资源、归档),简单理解就是,一个笔记来了,先审视是否与目前在进行的项目相关,如果是就放入其中一个项目里,如果不是那就再次审视,它是不是属于目前想要精进的某个领域,如果不是,那它是不是感兴趣的资源,如果都不是,那么就删掉,因为它不应该被纳入到这个笔记系统当中,当然,每一条被记录的笔记至少是可以被放入资源这一类中的,因为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成为资源。最后是归档,所有那些在被项目使用过的笔记都可以放在这里面。

提炼

提炼就是归纳笔记的重点并且通过加粗、高亮、写摘要的方式提高笔记的可见性。

提炼最佳的方式就是用“渐进式归纳法”,根据当下时间的多少,以及笔记重要程度,逐级提炼,提炼级数越高,在复习卡片的时候,越容易复习,可见性越高。

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通过写作、演讲、解决问题等方式来达到卡片使用的目的。

卡片的抓取、组织和提炼,都是为了最终的使用,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我们的卡片“用得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写作、教学、分享等。

我现在使用的方法就是写作,日更写作让我的卡片笔记系统用活了,相比于我单独建立的工作相关的卡片笔记系统,因为长时间没用,而变得死气沉沉。

未来不用的知识,现在记得再好也无用,所以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卡片“动”起来,为我所用。

changelog:

日更第50/100篇,耗时60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