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砍柴书院

杨澜:高跟鞋和泥土地的抉择与平衡(二)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36人  我是魔眼睛

出乎意料的是,1994年,杨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去美国留学。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辞职,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触手可得的美好未来,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

可是,没有人知道,她辞职的原因,竟是因为一件小事。

有一年春节晚会,一位女主持人已经参加了多次彩排,而导演组在没有通知她本人的情况下,就突然决定不用了,毫不知情的主持人兴冲冲拿着礼服到化妆间,却被告知没有她的名字。

那一刻,坐在旁边的杨澜在女主持人落寞的神情中,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她心想,今天,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平台,有多少成功算是你努力的结果?

从那时起,她就告诉自己不要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得去寻找成长,去读书。

年轻的时候不去搏一搏,什么时候还有机会?

杨澜:高跟鞋和泥土地的抉择与平衡(二)

资助她留学的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

这句话给杨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她要读书的想法。

杨澜:高跟鞋和泥土地的抉择与平衡(二)

留学的道路远比想象中要艰辛。

有一次写论文到半夜,好不容易写好了,电脑却死机了。当时,宿舍里除了杨澜,就是老鼠爬动的声音,绝望和孤独向她一齐袭来。

但最后,她还是擦干眼泪,坚持把论文写完了。

谈起这段生活,杨澜说:“有些人遇到的苦难可能比别人多一点儿,但我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别人少,因为没有一件事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经历的磨难委屈,一样儿也少不了”。

比起吃苦,杨澜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成长。

杨澜:高跟鞋和泥土地的抉择与平衡(二)

这段留学生活让她的视野开阔了很多,同时也接触到了各个阶层优秀的人。

学习期间,她也没有放弃事业。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制作了40集的《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她同时担当策划、制片、撰稿和主持的角色,开始实现自己的另一个梦想。

1997年回国后,杨澜加入了凤凰卫视,成立了《杨澜工作室》。

凤凰卫视的两年,是杨澜在职业发展上成长最快的两年。

两年时间里,杨澜一共采访了120多位名人,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此后她又推出了《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等节目。

杨澜:高跟鞋和泥土地的抉择与平衡(二)

这些节目不仅让她充分展示了自己,同时也建立了杨澜的品牌和个人风格,杨澜也由此实现了从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向复合型传媒人的过渡。

成功就是这样,往往会垂青那些一步一个脚印、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的人身上,虽然艰难,或亦有坎坷,却一定会给他一片葱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