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他,居然这样与世界和解!
常成,第三季度全国思维模型大赛季军获得者。
看过混沌大学《第三季度全国思维模型大赛总决赛》直播视频的同学一定对第八名出场的参赛选手常成有印象。
他台风稳健、表达清晰,在回答评委问题“真与美只选其一的话会选择真还是美”的时候,还很机智——“由于我已经很美了,所以我选择真”。现场和在线的观众都为之捧腹。他也不负众望获得全国第三的好成绩。
混沌全国总决赛,人才荟萃、群星闪耀,能够突围的都是精英;作为常成同窗三年的高中同学,我却一点都没怀疑这位高中班长的演讲实力和控场能力。我笑着评价说,只要他准备的选题及案例精准到位,名列前茅就不是大问题。
这个断言并非出于对老同学的盲目自信和事后诸葛亮,实在是对他一直以来“做事细致、思维缜密”太过了解。
这位80后处女座男生(哦现在应该称之其男士了^_^),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硕士毕业,2010年归国后不愿选择平稳工作,加入了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领着一个月数千元基本生活费的薪水,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当中。
在自然之友,他从公益诉讼项目负责人,做到副总干事,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成为了小南海信息公开行政复议代理人、云南铭渣公益诉讼发起人,并于2011年获得SEE-TNC生态奖“绿色推动者”称号——
这是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于2005年创立,后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旨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推动中国民间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是中国环保公益领域最受关注的重要环保奖项之一。
记得当年有一期《时尚先生》曾有一整页对他的采访,文字里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认为男人应该在30岁之前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页采访文字的背面是一整张他的照片,印象中他斜靠在自然之友那间小小的办公室的门口,双手插在裤兜里,咧嘴大笑,非常阳光,衬托着阴暗的办公室的光线都好了很多。
而那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是当年还没有成为晒女狂魔的韩寒,夹克衫牛仔裤,虽然背景色调是灰色,却看起来非常耀眼。
之后他曾任职于投资公司,也有过创业经历。从2010到2018,环保、投资、供应链金融,这三段经历平均分配了他人生中初出茅庐的九年时间,而他也从男生升级成男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从北京到郑州再回到北京。
他目前任职于北京涂思美育,一个为5-12岁孩子提供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创业公司,在其中担任故宫少儿美育线上课“你好呀!故宫“运营顾问。
当年大笑的男生,现在朋友圈的背景图是带娃在海边漫步的背影,而跟老同学聊天,自然分外熟悉,一时竟不知这采访应从何处入手,不如就从30岁这个年龄分水岭着手好了。
以下为采访实录:
Q:记得多年前《时尚先生》采访你的文章中提到你的一句话——“男人30岁前应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你当时选择去做环保事业,这在同龄人看来是一个不具有经济收益的事情,但你却坚持做了。现在已经30+了,那么之前做的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吗?
A:我觉得当年是在非常任性的拓展人生的边界,但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计划。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现在看来也都比较短暂。
还记得当时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那些年最火的一些机构,甚至一些当年所谓的“大佬”,那个时候如果你问我,可能我会回答,那个样子是我希望成为的样子。
但过了三年你再看其中有些人,或者锒铛入狱,或者公司破产,甚至有的是整个产业链凋敝,在这个时候你才意识到什么是比较持久的——30岁以前还是很难做出清楚的判断。
Q:那可否理解为,30岁以前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现在回头再看,其实不一定是你人生中真正需要或者想去做的事情。但比如现在从事的教育行业,这可以和你的家庭、孩子有接触,反而会让你觉得更珍贵呢?
A:我觉得你说有一部分对,但是我想重新解释一下这句话——那个时候做的事情,有时会有点书生气,就是你自己会对社会有一个想象,或者是下一个判断,好与不好、坏与不坏,但是你自己其实还没有体验。
当真正体验一圈回来之后,会更接地气,你对你自己的想象或者你对社会的想象,都会更真切了,这个时候可能才真弄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和能要什么。
最大的区别是,现在可能没有那么看重,什么是“我”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一定要、“我”能怎么怎么样,“我”这个字没有那么重要了。
真正30岁以后,比较看重的是,像雷军主张的顺势而为——人是在趋势下的人,也是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比较看重的是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能够参与到有价值的事情当中,至于自己怎么样倒是其次,因为最深的体验是每个人都是很渺小的。
Q:你现在有了孩子当了爸爸,那么成为父亲这件事对于你本身的工作生活有影响吗?
A:影响是肯定的!比如说我为什么这么坚决的停掉了我上一段创业,从郑州回到了北京,其中孩子是很大的因素。
我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就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所以决定哪怕要失却一些东西,但是在孩子这个成长过程中,他的无限可能一定不能因为我的原因受到影响。
即便我现在的工作非常忙碌,我也要确保每周至少有一天时间可以完完整整陪伴他,跟孩子的关系一直要保持好,而不是家庭里有一个不存在的父亲,父亲这个角色不能失位。
Q:我们来说说混沌大学,其实你还是我学习混沌大学的推荐人(笑),那么我想问下你是什么时候了解到混沌大学的,也是像我一样,是朋友推荐吗?你当时上混沌大学的原因是什么呢?
A:我是2017年底接触到混沌大学的,感觉很机缘巧合的。当时刚刚写完一篇我的自媒体公众号的文章叫《油腻的青年》,就是因为创业到了一个很十字路口,自己也是很迷茫的状态。恰巧就在创业的好友圈里看到混沌的宣传海报,被傅盛老师的那句话所打动——“每个创业者都应该上一次混沌大学”。
我在之前从未听过混沌大学的试听课,也没有看过什么广告软文,就直接购买报名了,而点进去听的第一节课就是李善友老师的大课,讲“第一性原理”和“刻意练习”,感受非常震撼。
听课之后,并不是说这个课本身有很实用的功效,比如说我创业就立刻成功了,或者我的企业多赚了多少钱,而是最主要的是改变了我的一个人生态度,用第一性原理和刻意练习的理论打底,感觉自己有自信可以面对各种困难。
任何事情没有解决到,那不是命运的原因,而是你还没有认清事情的本质,这个时候你就会更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被动消极的去抱怨。
这个是我加入混沌大学后对我最直接和最有帮助的改变。
Q:关于这次思维模型比赛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是我这次希望采访中,最希望了解的部分。当时那个比赛,你们小组一共多少人,你们准备了多长时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A:我们小组一共五个人,但因为大家平时都比较忙碌,而且小组成员也是随机分配的,所以其实五个人当中我在比赛前真正见过的只有两名成员,比赛之后又见过一个成员,还有一位成员在外地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
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李慕妍和东方翌这两位成员,一起训练,帮助很大。获奖的原因我觉得有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我经历过混沌邮轮之旅的思维模型比赛,所以对整个流程、赛制比较清楚。
其实我这次报名的时候是有未尽的抱负的,在邮轮上由于规则原因我只比赛了第一轮就没有再上场,但我觉得如果我能够再上场应该可以带队走的更远,所以我希望回来后还可以继续参加这个比赛。
这次比赛其实每次基本上都是踩线晋级,但还是一次一次往前进,用一个评委老师的话来说,我们这是“逆袭式的取胜“。
成功的原因我觉得还是首先要相信自己,要坚持,要搞清楚自己为何而来,就比如说有些人他没有想的很清楚,说就是想来学习学习,跟大家认识认识,那我其实已经连续比赛两次,基本算是什么人都没有认识,照这说我估计就要放弃了,但我清楚我的目的就是自己想拿这个成绩并且想要再上邮轮去进行较量和对大家进行思维模型的展示。
Q:你上次讲解的是“杨三角”的模型,在准备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那么你觉得你目前在做的事情跟这个理论是否有实际应用的挂钩?还是说,你认为“知识是无用的”,只是为了了解这个知识而非一定要讲实际应用?
A:准确的来讲,这个知识点是跟我之前的工作(相关),感受更深一点。因为之前自己带一整个队伍,在队伍当中如何凝聚组织能力、打造组织能力,这是很有影响的。
所以我在半决赛包括之前,我都有提到一个负面案例,到决赛讲解时因为时间删掉了。那就是我自己的创业,是一个失败的组织能力的转型的应用,在我们希望从金融公司转型到一个健康管理的ToC公司的时候,实际是没有能有效的进行组织能力转型的,这个事情对我来讲体验就很深刻。
那么跟最近新的事情的结合是,我现在在的这个公司——涂思美育,是在为马上就要上线的1月21号的故宫少儿课程在做运营,我是整个课程的推广和运营负责,我这边会接手一个比较小的而且人员是被抽调的团队,如何重新把原来做线下课的团队凝聚起来,让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应用。
但我觉得,理论碰触到实践的时候,它一定不是特别简单的一个展现,你需要不停的把很多非标准化的实际情形变着法儿的去理解,你才能知道它到底对应理论中的哪一种情形可以去应用。
所以我越来越感觉,在过去几年创业中,可能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是后面这一步,就是说,光学完书面理论是太短暂的一步了,而要不断的从生活和实践当中回过头来看和理论的关系,而且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素材和实践体会,真正对理论的应用才更有价值。
Q:作为结束语,我实际比较期待说,那么现在30岁已过,迎接的40岁是否还像之前一样来设定小目标?或者说,30岁以后的人生,如何要求自己?
A:(叹气)这个事情真的不是很好总结。
其实我刚刚也说过,30岁之前还是比较自我,强调我想要什么,我认为什么,我觉得怎么怎么样,但是现在往后,我觉得我会就像老子《道德经》中描述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示弱“的角色反而可能能吸纳更多精华,获得更多。
我不想强调我想要什么,从“我“这个非常强势的视角,可能会转变为——一个更清楚这个社会需要我做什么,在这个家庭、身边的人、包括整个国家中,我怎样参与进去才是最好的。
换一个说法,在40岁前,我能在社会、家庭和自己当中,实现一个和解,而不是一个斗士,变成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姿势和角色,可能这个是一个更理想的结果吧。
Q:所以说,人家说四十不惑,就是想要去不惑了呗~
A:哈哈哈那我就不知道了,主要我不理解不惑的意思是什么。
Q: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对于这个世界不是年轻时那种新奇感,想要去征服的欲望。
A:可能吧,哈哈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