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这样教》

2020-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我爱皎皎明月

小说的叙事性决定了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然是基本要素,当然就是小说教学目标的首选。

在小学阶段,以分析人物形象居多。即使从文学的层面分析.,人物也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情节和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时常分析故事情节,情节可不是一味分析“起因、经过、结果” ,可以感受一下悬念加意外的搭配效果,感受出人意料的结尾,了解一下高潮怎么营造。

环境分析对小学生来说有点儿难,适合分析的小说也不多。

1.如何感知人物

什么样的教学可以比较好地引导孩子感受人物形象呢?

引导细读。细读什么?细读人物长相,细读人物语言,细读人物动作,细读人物神态,细读心理描写。

利用误读。由于小学生自身阅读经验不足、由节选导致的明显的“断章取义”,这样的误读需要老师去引导,引导得好的话,就会成为深入了解小说人物的契机。

安排比较。

可以比较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比较人物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感受人物形象。

可以比较人物对待事情的一些表现。

可以比较人物内心的想法。

2.如何聚焦情节

怎样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呢?

聚焦情节中的不可思议。通过情节了解作者的想法是小说教学应该做的一件事,讨论这些情节背后作者的想法,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聚焦情节中的转折。转折点,不仅仅是一个转折,转折的背后是整部小说的核心。通过对转折的分析,可以读懂小说,体会作品的深意。围绕转折的讨论,把学生的理解引向小说的核心地带。

聚焦情节中的悬念与伏笔。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甚至可以把小说的后半部分隐去,用“不完全文本”的教学法,让学生猜测,把小说的悬念通过教学设计放大,让他们深切感受人物的特点。

3.小说里的感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寻找“感动”,引导孩子们回到文本中,回到字里行间去寻找感动。

4.小说与生活的联结

读书就是要联系生活,关注当下。

好的小说教学,要善于提问,善于构建话题,通过问题和话题联结书本与生活。

在联结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读者,会提醒自己去联系曾经的经历和见闻。例如,从这个故事联想读过的其他相似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联想到生活中见到过的相似的人,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她们往往这样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和书里一样的情节?书中的人物和你生活中的哪个熟悉的人接近?在你看来,书里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这本书让你重新思考自己那段类似的经验吗?等等……

很明显,这样聊书的主要目标就是——这本书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可以改变我们什么?

补充:课堂用语

1.默读更便于思考。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我读懂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2.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即使同样是写下雨,可以写得具体,也可以简洁,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你。《桥》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

3.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你看,我们读小说,感受一个人物,就是要这样读,从文字中,从细节里去感受。

4.这四篇文章,内容完全不同,但写法上有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

结尾出人意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