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经“虚”与“静”的理解
我也是闲的蛋疼,有冲动想写看老子的感受,瞎喷的,很怕搞学问的看了骂我,但是好歹俺也是在看书,有了想法也是憋得慌。尽管很搞笑。
老子倡导虚静。但是很多人把虚静整绝对了,老子书里“虚”有很多层面,“静”也不是绝对概念。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其中“虚”是空、冲、无的意思。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就说道这个东西像是空虚的但用之却是无穷无尽的。这里的冲可以与虚互译的。
叫我这个俗人来理解,觉得冲虚只是第一步,人们被物质欲望和名利争夺包围着,怎样才能安静下来,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关照一下自己内心是否湿润温暖,首先要清空自己。
虚和无都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可以被利用,“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老子强调无的作用,虽然孔子也爱玩“无”这个概念,可惜我记不清了,还是觉得老子玩“无”玩得更高。因为第一章就是“无名,万物之始”。“无”在老子心中就像神仙教母的仙女棒,魔力十足。
我觉得就普通点其实是让你乐观看待看待自己的无,也尊重别人的无,当别人说你百无一用时,你会觉得自己的存在也是一种神圣值得尊重,当自己有别人无时,也会坦然面对不带有色眼镜,不像个傻逼一样地骄傲。有时甚至我会理解为,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蹉跎半生,只因为我在某方面没有清空,没有让他发挥最无穷的力量。
再说“静”吧,“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我觉得此处的静不是字面意思,放在文中有归根后的寂静,又有看待事物循环往复时的冷静,此“静”比“阔达”更安宁,更理性。
但是到了二十几章,老子又开始说,“孰能动以静之徐清,孰能静以动之徐生”。大意是谁能够在浑浊的环境中生存,并且使浑浊慢慢澄清下来?谁能够在安定的环境中又推动起来,使新的东西慢慢地催生出来?再次说明老子说的虚和静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也不是个绝对的概念。此处的“静”与“动”相对了。它不是“静如止水”的静,也不是“静以观复”的静,而是“寂静如枯槁”的静。在面对花花世界的时候,你能清空杂念,心中清明。在面对干枯无趣无情的时候,你内心却依然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宇宙,这个宇宙里,有风有水,有土壤有种子,有花木,有鸟兽,风景清丽又灵动,生生不息。这样你能冷静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能不卑不亢地面对有无,更能够顽强的像世间万物一样去生动,去活泼,去有趣。这就是徐培林用王阳明的说法“虚灵不昧”来解释老子的“孰能动以静之徐清,孰能静以动之徐生”。(不懂王阳明,但是,他这个词“虚灵不昧”是绝了。)
其实老子眼里是个循环更新的世界,就像《所罗门王的戒指》一书里“养鱼的故事”想要养好一缸鱼,最好在鱼缸里养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不多不少的食物链。这样的相杀相爱的食物链,绝对够几条鱼在鱼缸里顽强拼搏地活下去的。我想说什么呢。老子的理论是处处鲜活的,因为他包含了生命体的整个环节。他的话让你自己学会无,学会有,学会静,学会动,学会循环往复,顺应自然。此外还有学会像水一样流动,像土一样生长万物,像雌性一样温柔慈祥。(这些就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