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教育不普通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花样翻新创新题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9人  读女不独

一位已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接受了一项期末考试出题的任务。他先是上网,在百度搜索栏写上: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然后点击符合要求的网页,试图下载试卷。结果,许多试题不是太陈旧,就是没水平,真正质量上乘的考试题又不能免费下载。忙乎了半天,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新题!

教师编制新题的能力本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往往被忽视。各级各类基本功竞赛中,根本没有设置考察教师问题编制能力的相关内容;学校的考评也难以考量这个能力,所以,每当有出题任务时,大多数老师都是上网—下载—复制—粘贴—拼题。

那么,政治学科老师怎样编制新题?政治学科的新题哪里来?

1、新题来自生活、来自实践

我们小区有个“定居”的流浪汉。一天早晨眼看上班要迟到,我就三步并作两步往学校赶,正巧遇见流浪汉坐在花池沿上用早餐(吃豆浆油条),看见我急匆匆的样子,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句:“唉!都不容易呀!”

当天第二节的政治课,我结合所学哲学知识,编制了以下的问题:

材料:流浪汉有感而发说:“唉!都不容易呀!”

设问:

(1)这个“都”字在哲学上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什么性质?你能找出别的与此字义类似的汉字或词么?(注:此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相似字义的汉字有“所有”、“类”等)

(2)“不容易”在哲学上说明了新事物在发展中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对此,我们有哪些感悟?(注: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对人生、改革等充满信心)

本来,同学们对矛盾啊、普遍性啊等词汇的内涵理解很肤浅,加上“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样的原理很理论化很说教,但是用流浪汉发自肺腑的话来解读,就具体而真实,让同学们茅塞顿开。

2、新题来自改头换面,旧题做新

正像同样的一个人可以换穿不同式样的新衣服一样,从题目的取向看,政治学科的问题考察的都是具体知识,如所得税的知识、消费的知识等,所以我们可以把原来题目的材料换掉,再选取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材料、调整一下设问,给旧题穿件新衣服,这样一个崭新的问题就出笼了。

2010年12月8日的《参考消息》转发了南韩《朝鲜日报》的报道说:北韩政权的接班人金正恩强调,应该在三年内让北韩人民吃米饭喝肉汤。

于是,我把这段材料嫁接到一道考察消费问题的题目上,就产生了下面这道新题目。

材料:金正恩在上任伊始承诺:“应该在三年内让北韩人民吃米饭喝肉汤。”

思考:

(1)“吃米饭喝肉汤”在消费类型上属于哪种消费?(注:生存资料消费)

(2)要提高消费水平,国家应该怎样做?(提高居民收入、经济稳定增长、控制物价总水平等方面)

(3)如果“吃米饭喝肉汤”的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以上,说明什么?(答恩格尔系数问题)

同样考察消费知识,今年我把它改头换面了。新题是这样的;

材料 1991年1月1日,前苏联全国报刊大幅度提价,《消息报》在征订广告中说:“亲爱的读者, 1991年的订费在纸张涨价、销售劳务费提高的形势下不得不增加为22卢布56戈比,我们别无出路。而你有办法,你有权拒绝订阅《消息报》,将这些订费用在购买924克猪肉,或在列宁格勒购买1102克牛肉,或在车里亚宾斯克购买1500克蜂蜜,或在各地购买一包美国香烟,或购买一瓶上好的五星牌白兰地酒。”

问题:

(1)材料中,影响报纸订费涨价的因素是什么?

(2)订报的消费属于什么消费类型?

(3)牛肉和猪肉在经济学里作为商品是什么关系?

(4)22卢布56戈比既可以购买924克猪肉,也可以买1102克牛肉,说明924克猪肉可以与1102克牛肉想交换。为什么二者能交换?22卢布56戈比执行货币的什么职能?

(5)在网络时代《消息报》说自己别无出路,你可以给他们提供哪些经营好报纸的建议?

“当一个简单的问题又被重新慎重地提出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洗礼,对消费问题的理解会深刻的多,也会对政治学科的感觉更亲近些,更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感觉幸福的多!

3、新题来自其他学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次学校进行学科优质课观摩,我听语文学科的古文阅读课,看到了这样一段“古文”: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西上志愿,北漂京都,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随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友怜之,赠以三鹿奶粉,饮之,卒。

遂将材料迁移到政治学科设问如下:

(1)“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对本文作者的消费分配产生什么影响?(生存资料的消费要减少,发展资料消费比重需增加)

(2)“扩招”的原因(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科学发展观等)

(3)“负债”了。他可能向哪里借债?怎样借?

(4)“蓄十万”,说明他的消费观是什么样的?

(5)“楼市、股市”的存在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是怎样的?,

(6)看到“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你想起什么广告语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7)“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说明我国社会要注重民生发展,所以在哪个方面的建设投入要加强?(社会保障)

(8)本文作者因何而死?(三鹿奶粉,饮之,卒)为什么?应怎样改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竞争?

4、新题来自博采众长

许多基础教育阶段的政治老师在出题时总围着历年高考旧题打转转,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压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思维。其实,不论研究生政治考试还是公务员政治考试,能给我们初高中政治学科启迪的题目非常多,只要善加利用,这些资源就有再生性和普适性。

如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此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我曾以此题在高二文科学生中做过实验,全班53人,选对C项的同学有49人。

2004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题17: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为了降低难度并与中高考政治题型相吻合,我把选项B去掉,把设问改为:“以下选项对这幅广告理解错误的是”。

答案C项被几乎全班同学选了出来。

一日,和教师闲谈校本教研,听到一句颇有意思的话:“我们现在研究活动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语)”。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过这样那样的出题经历,但出题不是拼题,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把试题搬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