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国医

自学中医不难,贵在树立学习中医的信心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光明中医网校

学习中医,重在树立信心,贵乎有恒,所谓“学不可以也已”。韩退之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是具有高深内容的学问,要想掌握它,运用它,不勤学苦练是不行的。我过去读书的方法是:(1)基本书籍反复读;(2)实用书籍重点读。

所谓中医的基本书籍,如《素问》、《灵枢》、《难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本草从新》、《医宗金鉴》、《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汤头歌诀》等。为了练好基本功,这一类中医书籍,务必反复熟读,书中重点内容要求背诵得滚瓜烂熟。不但初学时要读,就是从事中医工作以后,亦要反复阅读。

所谓实用书籍,象当时民间流传的明清八大家的临床书籍,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丰富知识,又有临床方面的实际运用价值,如喻嘉言的《医门法律》,孙文垣的《赤水玄珠》,李士材的《医宗必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张石顽的《医通》,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尤在泾的《金匮翼》等。至于薛立斋、冯兆张等家的书籍,因观点偏颇,或价值一般,故概不入选。因中医临床书籍篇幅甚繁,可采用重点读的方法。举例言之,如喻嘉言论秋燥,李士材治泄泻,张石顽谈时疫,尤在泾的中风治法,对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者来说,极有裨益,应当精读。其他部分,只须阅看一下即可。

中医书籍,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些小本书籍,属于专科性质或确有独到之处的,如吴又可的《温疫论》,葛可久的《十药神书》,张山雷的《中风斠诠》,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沈尧封的《女科辑要》,谢朴斋的《麻科活人书》,庄在田的《福幼篇》等,也应该阅读。

读中医书,不仅要眼到、口到,而且要脑到、手到。眼到、口到,就是要仔细看并加以背诵。脑到,就是读过的内容思考几遍,要求充分理解,加深记忆。手到,则是勤做笔记,写心得体会,对于某本书中内容的精到之处,作些重点阐发;如有欠明之处,作些补充申述;如提法有偏颇处,则剖析辨明,这对于读书、临证、写作都有好处。拙著《柯氏伤寒论翼笺正》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

学习中医,要知识面广,不能囿于一家之言。记得幼年从父学习中医时,虽然有些收获,但进步不快。后恽铁樵在上海招收函授学员,我报名参加学习两年,收获很大。后恽老离世,曾邮寄一挽联云:“医界几老成,造物无情,恸此日又弱一个;少年作弟子,宫墻远望,知我公自足千秋”。后载于《药盦医学丛书》第一册上。因当时名老中医如张山雷、张锡纯诸前辈相继谢世,写此联时,盖纪其实尔。

本文转载自光明中医网校官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