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自由在高处想法

沟通之道(中)

2019-07-06  本文已影响3人  兵临诚吓

人活一世, 每天都需要与人来往,与人交流,有利益的纠葛,有情感的缠绵,也有情绪的渲泄,每一次沟通既是一种诉求的表达,也是一次角色的呈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话”无论是逻辑上,还是现实中,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合理性的意思是说它很可行,很可行的意思是说它很有效。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情景和对象识别与区分相当重要。

情景是指你的沟通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说谁都不会把酒桌上那些侠肝义胆当真。

对象是指你和谁进行沟通, 这一点甚至比情景更重要。情景只是决定了你该怎么说,只有对象才决定了你该说什么。一场盛大的结婚仪式,无论气氛有多浪漫温馨,情感有多独一无二,面对心爱的人,你除了说爱,还是爱。内容早已确定,只不过这时候说出来比较虚幻,也比较烧钱而已。

因此,区分对象是实现有效沟通的第一步。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我们每天需要沟通和面对的对象无非三类:一是亲人;二是同事;三是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这三种不同的对象,我们在沟通内容的确定和沟通方式的选择上都会有所侧重,不必拘于一格,但必须遵循规律。

亲人相处,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

亲人的关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或者本身没有血缘关系,比如夫妻,但因为衍生出了血缘关系,而形成了一种血缘联系。

在沟通的过程中,这种血缘关系或者联系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降低利益冲突带来的影响,也可加剧利益冲突带来的伤害。这里面起关键核心作用的是人的情感。

亲人之间相处往往是情先于理,情大于理。如果说一个人认为亲人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说理可以解决,那不是太过迂腐,不懂人情世故,就是太过冷血,根本不知情为何物。

亲人之间的沟通更多时候不是你说得好不好,说得对不对,而是你的行为表达出来是不是对他(她)好,是不是对他(她)的路。

只要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一颗爱意满满的心,你再不会说话,你们之间的沟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你见过有父母真正计较孩子说话口气重,脾气大吗?我相信即使有,也很少。因为一颗为爱的心不会被爱的方式所困扰和影响。

离婚与其说是错误婚姻方式的终结,还不如说是无爱婚姻内容的终结。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整天吵到不可开交的夫妻,最终却吵到白头到老;而那些相敬如宾,一声不响的伴侣却走着走着就散了。

前者虽然方式不可取,却轰轰烈烈把爱吵热。后者表面和和气气,却一声不吭将爱埋葬。

亲人之间沟通,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这不是要否定方式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说,首先都必须有爱,如果无爱,你说得再漂亮,也不过是沙漠里的一滴水,滴下即干。

当然,亲人之间的爱也不必整天挂在嘴上。流转在唇齿间的爱往往都很肤浅,只有流转在眉宇里的爱才是爱的深刻回响。一举手,一投足你都知道对方深深地爱着你,甚至态度暴烈的一点,话语刻薄一点,你也能体会对方的良苦用心。

爱若需要提醒不是爱的加强,而是爱的流失,那些整天提醒自己要爱这个爱那个的人,恰恰是一个缺少爱的人。心理学上把这称作反向作用。反向的意思他(她)不愿承认只爱自己,所以必须强调他(她)很爱你。

比如说,对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的人,表面上是他(她)们担心自己孩子将来没有出息,其实他(她)们更担心的是或许是自己没有面子,或者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沉重的负担。

怎样判断这当中的爱与不爱区别呢?其实很简单,爱孩子的人或许也会对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感到焦虑,甚至愤怒,但最重要的是他(她)们经过短暂的焦虑愤怒之后,会跟着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也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辅导和日常教育做得不对的地方。只爱自己的人则除了脾气还是脾气,孩子考试的成绩单只不过是他(她)们脸上的天气预报表,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作用。

因此,亲人沟通必须以爱为前提,以爱为根本,平和为爱,暴怒也为爱,否则说什么都是空话,怎么说都是妄谈。自己不信,你的亲人更不会信。

亲人之间的爱是不用讲道理的,讲道理的恰恰是彼此爱得不够深,爱得不够久。

这个世界上爱的悲剧往往有两种:一种是需要为爱讲道理,这是堂吉诃德式的爱,你爱他(她),他(她)不爱你,所以需要你使劲地对他(她)表白;另一种是喜欢讲爱的道理,这是斯嘉丽对艾希礼的爱,你不爱他(她),他(她)却爱你,所以他(她)不停地想把你征服。

请你相信,任何爱的行为和与爱有关的沟通,不管是负面渲泄,还是正面表达,它的动机一定都是正向的,那就是为了保持和维系彼此之间的爱。

所以,亲人的之间沟通,你不仅要看他(她)是怎么说的,你还要看他(她)说什么,用什么来说的。这一点,值得每一个为爱出发的人谨记。

职场交往,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如果说亲人关系是一种生活关系,那么职场关系就是一种生存关系。

生活与生存的区别就在于,生活是一种活得好的能力,生存是一种活下去的能力。与活得好相比,活下去更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利益争夺的残酷和你死我活的狰狞。

亲人关系的边界往往都比较模糊,所以有时候你怎么说不重要,你说什么更重要。职场关系就不同了,由于它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边界一直很明确,不存在亲人之间那种“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灰度空间。

比如领导下属之间,它不可能有亲人之间那种长辈对晚辈的包容与大度;比如生意伙伴之间,你就不要想象可以像亲人之间那样这里让你一点,那里让你一点,即使是让,也不过是妥协,他(她)们首先考虑的也是对自己有没有利。

正因为职场关系这种利益性的特点,所以职场沟通,往往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如果把说什么比作是职场沟通的目的,那么怎么说则是职场沟通的手段。职场沟通如果只有目的,没有手段,目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也许你会说,职场当中也有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和生意伙伴,不可否认,有这种现象。但这种现象也一定包含着某种目的,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朋友,但开始一定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

人际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心际关系,这是亲人之间的,主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一种是事际关系,这是职场当中的,主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心际关系虽然复杂,但动机简单;事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动机复杂。

事际关系的本质就是相互利用。君子有成人之美,说的就是君子有相互利用的价值和需要。

所以,不必要给职场关系那么多的道德负担,身处职场中的你更没必要被道德所绑架。

职场中,你不被利用,不是你有多聪明,而可能是你没有被利用的价值;你若被利用,恰恰说明你有利用的价值。

利益性是职场关系的核心属性,这就决定了职场交往和沟通必须严守边界,遵守规则。别人不能侵犯你利益的边界,你也不能侵犯别人利益的边界。

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又让每个人都不可能安守本分,职场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突破自身利益边界,于是怎么说,便出现了一种遵守职场规矩的同时又违背职场规则的怪现象(请注意第一个我用的规矩,第二个才用的是规则,前者可以视为一种潜规则,后者可以视为一种明规则,或者正式规则),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矛盾,事实上又十分合理。

请人吃饭是职场当中最流行,也最普遍的一种沟通方式,无论是新入职场的菜鸟,还是久经沙场的油条,遇到难题,请托办事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往往就是请人吃饭。

为什么要请人吃饭?主要是这种沟通方式具备两个方面的先天性优势:

一是通过请吃饭,将求办事的人请出办公室,这样就消解了他在办公室时角色意识带来的防范感,从而有利于突破角色的利益边界,对你的所求之事,他答应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这也告诫我们,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十足把握,最好不要轻意到办公室找人办事,因为在办公室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提醒着你们之间角色不同,利益诉求的不同。从这一点上看,谈判桌上的双方谈到最难的时候,停下来喝喝咖啡,散散步也不失为一种另辟奚径的选择,更常见的情形是,当双方喝完咖啡,散完步归来,戏剧性一幕便出现了,刚刚还那么难的谈判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下子便达成了协议。

二是通过请吃饭,一方面,请的人对被请的人表达出来的是一种俯首称臣的姿态,既显示出了请与被请双方的距离,又体现请的一方对这种距离的尊重,这可以让被请的一方收获一种心理优越感,较好地维护了他(她)在职场中的形象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远离了办公室,也让被请的一方减少了规则的束缚,让他(她)摆脱责任束缚的同时还能收获一种违背规则的快感,也就是说,这既很好地保证了他(她)在职场中的权力不受侵犯,又享受了手握权力带来的增值,还可以给他(她)以关系好的借口满足你办事的要求。

无论是请人吃饭,还是讲人好话,或者溜须拍马,体现出来的都是职场沟通的边界感和距离感。所以,请记住职场交往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怎么说的。

友情维护,说的内容和方式都很重要

朋友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它没有亲人之间的血缘,却有亲人之间的亲密;它没有职场交往的利益,却有职场交往的距离。因此,朋友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亲密的距离。

亲密表明的是彼此志同道合,距离说明是相互没有利益羁绊。

朋友的意义更像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另一个自我。与亲人相比,彼此之间少了情感上的沉重,却多了思想上的认同,他(她)可以和你心领神会,却不会对你相恨相杀;与同事相比,相互之间多了交往上的轻松,却少了利益上的牵扯,他(她)可以对你包容无边,却不会对你索求无度。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在亲人那里,也不在同事那里,而是在朋友那里。亲人那里有必须的付出,或许不需要必须的回报,却一定要有必须的懂得,这是亲情沉重的地方;同事那里有必须付出,或许不需要必须的懂得,但一定要有必须的回报,这是职场冷漠的地方。朋友之间没有必须的付出,也不需要有必须回报,更不需要有必须的懂得,彼此之间的相遇,更像是中彩票,完全靠运气,一辈子若能碰上一两个心仪的朋友,你就赚翻了。

朋友是拿来诉说的,不是拿来要求的。很多连亲人之间也不能说的话,但可以说与朋友听,有时并不是说了他(她)们能懂,而是说了他(她)们会听,如果哪一天你要求他(她)们必须懂,那你就不再把他(她)们当朋友了,而是当亲人了,这未必是友谊的最后了断,却一定会走向友谊的最终消亡。

朋友是拿来陪伴的,不是拿来利用的。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找朋友,但你有物质需要的时候,最好不要找朋友。朋友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和纯粹,朋友之间一旦有了利益上的勾连往往就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彼此很难保持平等的心态,因为有人欠,就会有人被欠,欠的一方低声下气,被欠的一方就有可能趾高气扬;二是相互很难保持纯粹的眼光,因为有人付出多一些,就会有人付出少一些,多与少之间很容易生出计较和比较,再难有纯粹和简单可言。

朋友之间不必来往过密,这是保持距离的需要,或经年不来,或累月不见,想起一个电话就好,春节、中秋等等各种传统节日,必须见面相聚或者问候的,不是朋友,而是亲人。

朋友之间不要随便开口借钱或寻求帮助,这是保持亲密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利益往来都是同事,相互帮助都是伙伴。同事的意思就是大家做着同一件事,各得其所,相互不欠;伙伴的意思是为着同一个目标,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互惠互利,彼此成全。

朋友更多时候是精神层面的,不是物质层面的。友谊不需要理由,因为它本身就是最好的理由。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而绝,终身不瑟不鼓,证明了友谊的伟大。生活中那些口口声声喜欢交朋友的人。他们找的不是朋友,而是伙伴。

虽然很多生意上的伙伴、工作上的同事我们也称之为朋友,这只是说明了我们一是始终为友谊留有一份精神天地,希望遇到的都是知音;二是以朋友的名义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和想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人,不是给友谊增光,而是给朋友挖坑。

因此,朋友之间说什么与怎么说都很重要。说什么显示的是你和朋友沟通的目的和要求,怎么说表现的是你与朋友沟通的方法和手段。目的是你想匹配到志趣相投的人,方法是将志趣相投的人匹配给你。

凡利用无友谊, 无欺骗不利用。友谊的生成,友情的生发有着人类任何一种情感都难以企及的完美与苛刻,既要求目的的正当性,又要求手段的正当性。

所以,现实生活中真朋友和真友谊总是寥若星辰,这是沟通最值得珍惜的地方,也是沟通最难以抵达的高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